2)芭蕉和耗子_段明是非之红楼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家奴,清客;花生一般指小孩子,巧姐那类;菱角指香菱那样买来的女子,包括芳官之类的戏子和妙玉之类的道姑和尚;香芋指的是林黛玉、贾宝玉一类的小姐、公子。这类人都被认为是偷香窃玉者,偷着劳动者的供奉,享受着珠宝玉器的生活,并没有反馈劳动者实际的好处。曹雪芹大概认为,他们的损耗支出也就是生命、生活是应该存在的,必定还有孩子,也不是说小孩子不劳动都应该掐死,他指责的是这些劳动者没有的香和玉,这些超标准享受,是偷和窃来的——《红楼梦》的反抗性不是贾宝玉反抗贾政,而是三教九流和农民为主体的封建社会构成里面,三教九流都压在了农民头上。解放群众说的推倒三座大山,就是儒道佛,九流就是农业之外的工业,以手工艺为主。整个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发展,不谈农民和农业税收,就没办法理清整个社会形态和世俗社会成因。宁国府贾珍父子收黑庄村供奉就是对“耗子”的明写,所以礼单也要列出来。

  作者安排贾宝玉讲这个故事,其实是说,贾元春听到的关于林黛玉的事,就是林如海给了贾家“果品”——大的供奉,贾家养着林黛玉给贾宝玉做媳妇的,指的就是贾宝玉是偷香窃玉者,以林黛玉暗指贾家接收了林如海许多钱财器物,这样一来,连大观园也是不清白的了,所以贾元春几乎是非常直白地表达了对林黛玉的不喜之情。实际上,贾府公账上没有收到林如海的钱财,贾政和王夫人是从此事也就是林如海死亡开始,对林黛玉的态度急转直下的。

  林黛玉专门帮贾宝玉作诗以显示文采,也是因为从贾元春改名字感到了贾元春对她的不喜,所以她专门写了“杏帘在望”,反过来读就是“望再怜幸”。林黛玉帮贾宝玉作诗,不是为了显摆自己,而是找机会解释和表白自己的。前面是说贾元春有幸,贾府有幸,哪里都是好的,“盛世无饥馁”,何必非要赶走我这样一个孤女呢?最后是李纨和贾兰搬进了稻香村,也是说贾珠之死与林如海相似,林黛玉跟他们是一样的情况。

  贾家不是养不起她,而是要跟林如海的事撇清关系,就像贾府很少提起贾珠一样。贾琏和王熙凤拿了林如海的钱,自然要从中腾挪,林黛玉也是贾母的亲外孙女,这也是林黛玉最后能够进大观园的原因。这从后边贾元春赏赐物品,贾宝玉和薛宝钗一样,林黛玉和三春一样,能够看出来贾元春允许林黛玉留下,跟三春同等待遇。“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风刀是言语似刀,霜剑是脸色难看,确实是林黛玉当时的生活状态和情势。

  绿玉改成绿蜡,透明的改成了厚重的,蜡烛一般都是白色的,林黛玉改成了薛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