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芭蕉和耗子_段明是非之红楼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宝钗。“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春天到了,绿蜡仍然是卷起来的,内收,薛宝钗没有对贾宝玉敞开过心扉,或者说两人不交心。红妆一般指女子,但也特别指新婚时候画的妆容,新婚夜一夜未眠。红在怡红院特别指贾宝玉,这两句其实是说薛宝钗和贾宝玉都对这个婚事不满,“相对垂泪到天明”——推测两人拜完天地、入洞房前林黛玉死了。

  袭人是从贾宝玉小时就一直陪在身边的,只是半妻的身份,她没有碍着林黛玉在贾宝玉心里妻子的位置。贾宝玉跟袭人的矛盾,是因为晴雯被赶,袭人被怀疑告状。海棠已死,也不可能一直怪罪芭蕉,贾宝玉很快就原谅她了。

  跟袭人进行对比,薛宝钗被贾宝玉拒绝是因为贾宝玉要的是绿玉,目标明确,被换成了薛宝钗。无论薛宝钗好不好,他都会反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要说木石姻缘。”这种反抗在林黛玉的闹腾下,是贯穿始终的,持续不断,也奠定了薛宝钗在贾宝玉心中非常不好的形象。贾宝玉试探茗烟和作儿的关系可以看出,对于林黛玉的处境,他心里是非常明白的,所以在去袭人家里的一章,还着力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同床共枕”,相当于是一种表态。

  以古时候人们的思想状态,林黛玉作为一个孤女,王夫人赶不走的情况下,包括贾母都是认同要么做妾,要么像妙玉、芳官一样养着。从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状态来看,她不会接受,她是墨绿色的,不是娇艳的红海棠。史湘云可以接受薛宝钗,她不行。反抗无能的情况下,林黛玉选择非常决绝的方式自杀,才是贾宝玉无法和薛宝钗一起生活的原因——“因为咱们结婚,我爱的人吊死在了婚房门口的树上,我答应过娶她的。”只要林黛玉活着,以贾宝玉那样的花心,就不至于激烈反抗到不圆房、不一起生活。

  曹雪芹的生活中,大概是见到、听闻有这样的女子,野史故事里一直都有,包括丈夫纳妾而自焚,毕竟在允许一妻多妾的时代,他实在是难以理解的,所以他把林黛玉死亡的原因归结为林黛玉对正妻职位的执着和不妥协,而不是感情——跟袭人发生关系不是也没闹吗?实际上来说,林黛玉如果真存在贾府,跟袭人的矛盾才是深重的,很可能林黛玉讨好贾母也不会跟贾宝玉在一起。

  薛宝钗只在一开始时候有接近贾宝玉的一些行为,但从头到尾,并没有看出她对贾宝玉有心动,也没有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描绘。薛宝钗指点贾宝玉绿玉和绿蜡,林黛玉也能听到,她心里也是明白的,所以很快做出了“杏帘在望”,也就是“望再怜幸”,着力挽回。薛宝钗在贾府的所有行为,更倾向于自保和立身,也就是着力保全自己,并防止做错事、说错话。哪怕是依赖之情,薛宝钗有妈妈和哥哥,也并不特别需要贾宝玉。这很可能跟他们去贾家避难有关——薛蟠打死了人,他们丢了生意和名誉,就会特别在意这些方面。因为有缺陷,就时时刻刻注意着,包括冷香丸的事被周瑞家的宣传的谁都知道,其实也有维护薛蟠名声的意思——这样一个为了妹妹尽心尽力的多金顶端富家公子,怎么可能平白无故打死人?!

  灯谜主要是在谜底,谜面大致描绘了一个过程。薛宝钗的灯谜是钟(古时候是更香,专门用来计时的),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专门写到王熙凤屋里的西洋钟,未免也暗示薛宝钗是要经历一番焦心贫苦的日子,才能最终看开出家的。钟也是时间和命运的象征——“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的涵义。跟王熙凤比起来,薛家那一套过时了,这里点名了薛家被撵出金陵的实质原因,推测薛宝钗在续集里是没机会管家的。

  87版电视剧改编还是“鸳鸯蝴蝶派”占了上风,着意错开了贾宝玉成婚和林黛玉死亡,没让林黛玉和薛宝钗产生冲突——基于“和美”的想法。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