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七章 这件事情很古怪_我是系统爸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用处、有一些意义,比如建造工程、道路、开掘矿产、开垦荒地等等。监狱不会让囚犯去做“西西弗斯式”的劳作。监狱管理者们本能地意识到,那样折磨囚犯太严厉了,还不如直接处死他们。那样的监狱也是无法管理的。

  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正是建立在对人类这种深层心理的把握和揭示之上。弗洛伊德、阿德勒、弗兰克尔这三代维也纳心理学派相比较,核心区别在于对人生最基本的认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生就是要追求快乐。阿德勒认为人生是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弗兰克尔则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发现生命的意义。

  对现代人来说,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尤其是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对动物来说,行动由本能支配。他们的生命不需要意义。对前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行动由传统和所属的等级决定,社会已经“分配”给了人们生命的意义。他们只要接受就好。

  到了现代社会,物质空前丰富,人们无须再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个人也空前自由,不再受等级、传统、家族、习俗禁忌等等的束缚。这当然非常好,但发现、追求人生意义的重担也因此落到了个人肩上。这个负担可并不轻松。

  这个负担是如此之重,以至于观察周围人你会看到,不少人不堪其重,只好逃避。他们基本还是按照前现代社会的方式在生活。他们并不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而是把选择的权力——和压力——交给了家庭、单位、领导等其他人。同时,这些人往往也形成了怨天尤人、把失败的责任都推给其他人的心理特质。

  如果他们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反而会接着患上“现代病”。这种病的症状是:感到生活很空虚,很无聊,心烦意乱,可又说不出烦的具体是什么事情。原来的设想是:有钱了、有权了,生活就会一直幸福快乐。现在钱有了权有了,但生活却并没有变得幸福快乐,反而变得无聊烦闷。而且,既然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那么,更多的快乐、权力、财富显然不能缓解症状。

  正如弗兰克尔指出的那样,人生并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是在追求快乐,也不是像阿德勒所说的那样是在追求权力和财富,这些是人们追求其他目标的手段。如果没有那个其他目标,仅仅拥有快乐、权力、财富并不能让人感到充实和满足。

  这和我们的个人经验也是相一致的。那种彻底的狂欢、玩乐之后,人们往往感受到的不是满足,而是空虚和若有所失。相反,平时持续的工作、为了一个目标坚持的努力、卓有成效的学习等等,反而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真正满足和平静。这正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意义强烈需求的表现。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弗兰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