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三十七章 这件事情很古怪_我是系统爸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克尔年轻时深受弗洛伊德的赏识,后来又成为阿德勒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但他看到这两个学派的缺陷以后,就坚决离开了他们另立门户,提出了“意义疗法”。在战前的维也纳,弗兰克尔的新疗法成功地帮助许多陷入抑郁和绝望的人重新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当时,弗兰克尔自己也不知道,他将用亲身的惨痛经历大大拓展“意义疗法”的适用领域,那就是当人们面对重大的痛苦和人生逆境时,怎样调节自身的心理,怎样面对和战胜痛苦逆境,而不被它们所压倒。

  事实上,在被抓进集中营以前,弗兰克尔已经得到了赴美国的签证。他本可以一走了之,在平安中度过下半生,但他不忍把年迈的父母留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中而自己远走异国。他最终决定留下来,和家人在一起面对灾难。在这种强烈而可贵的责任感中,正包含了“活出生命的意义”对个人精神的提升力和对高尚人格的塑造力。

  同样在集中营里饱受折磨,但和其他囚犯不同的是,因为是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掌握很多心理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并且,他在战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关于“意义疗法”的完整理论。在集中营中,他有机会观察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囚犯们在集中营这个特殊环境中的心理反应,看看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意义疗法是否还能适用。

  弗兰克尔注意到,那些丧失生活信心、对自己的不幸遭遇耿耿于怀的人会很快死掉。活下来的人,往往都有强烈的目标和愿望,他们渴望着熬过集中营的痛苦岁月,能活着出去,或者去见自己心爱的人,或者去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或者有什么其他个人的目标。这样的人,能更坚强地忍受痛苦。

  更有一种人,能自觉地发现或者创造痛苦的意义。他们的表现就更加坚强,甚至带有某种乐观和幽默。

  有一个宗教感强烈的囚犯,他说自己在进入集中营时,在心中和上帝达成了一个协议,用他在集中营所受的苦难拯救他所爱的人免于痛苦。这样一来,他在集中营中所受的所有苦难就都有了意义。不管他面对什么痛苦折磨,即使是死亡,他也能坦然面对。

  由此,弗兰克尔得到了一个重要理论认知。生命的意义,并无普世、通用之说,人们生命的意义各不相同,是高度个人化的体验。你不能指望着一种意义适用于所有人。空泛的说教不可能提供真正的人生意义。

  人们必须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社会环境去发现、创造自己的人生意义。每个人的生命经历都不相同,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生,因此也不存在完全一致的两个人生意义。

  这也是正是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和宗教布道、心灵鸡汤的区别所在。弗兰克尔曾说,作为心理医生,他们能做的,并不是直接向病人提供貌似崇高实则虚妄的人生意义,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自己各自的”人生意义。他们提供的,是眼镜,帮助人们看得更清楚,而不是直接代替人们去看。

  一位老先生,和妻子感情非常好,但妻子不幸去世。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