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214章 尝试改良_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有三个好处:

  “第一,没有了利息,官员们就没办法明目张胆地收取利息,最大限度地阻止这些官员‘唱歪经’,这样一来就不会有民乱,也不至于产生让王文川罢相的负面舆论。

  “第二,很多旧党弹劾王文川,说他‘与民争利’。不管利息定多少,他们都会认为这是‘与民争利’。那我直接用无息贷款,总不是‘与民争利’了吧?这就变成了一个救济性质的100%的善政。执行如何暂且不论,至少在道义上站住了脚。

  “第三,虽说无息贷款没赚头,但如果青苗法真的能顺利施行,一方面是会在普通民户中产生巨大的声望,形成不错的舆论,支持新法;另一方面,民户能顺利度过青黄不接的阶段,地里的收成越来越好,那么农户能够缴纳的粮食自然越来越多,客观上也是能增加国库收入的。

  “就这么办!”

  一番思考之后,楚歌还是决定,先莽一波看看。

  因为他发现,哪怕他带着数百年后的智慧坐在这里,综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也根本没办法给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

  每一种方案,都是有风险的。

  但他是玩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一次次地重来。所以他完全可以大胆地尝试。如果不行的话,那就从头再来,不必像王文川一样瞻前顾后的。

  想到这里,楚歌改掉了青苗法的规定。

  在青黄不接时,官府要提供无息借贷,也就是不收取任何利息。

  官员的考核中,也不再以青苗借贷数量为考核标准。

  楚歌倒是也想过是否找到另外的一种考核标准,但想来想去,还真没办法考核。

  于是干脆,不考核了吧!

  楚歌知道,王文川变法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用人不当。

  而用人不当,一方面是因为许多钻营小人为了更快地获得提拔,混入了新党的队伍中,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过于急功近利的考核制度,给了这些人可乘之机。

  以青苗借贷为考核,最终选拔出来的,一定会是一些急功近利之徒。

  假设有两名官员,一名官员严格按照王文川的办法来执行,不做强制摊派;而另一名官员则暗中强征、提高利息。

  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后者的业绩更好看,更容易获得提拔。

  久而久之,整个新党上下,就全都变成为了业绩不惜扒房拆屋、强制摊派让农户借贷的官员了。

  所以,楚歌干脆大手一挥,不考核了!

  不做强制要求,没有业绩考核,这些官员肯定会偷懒,但不管怎么说,农户找上门借贷,他们总不至于置之不理吧?

  只要他们稍微干点事,就比之前强。

  改革嘛,不求一步到位,只要比之前好一点,那就是进步。

  当然了,楚歌其实心里也清楚,自己现在也还是纸上谈兵,要说前人绞尽脑汁都没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