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夜深人静_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人均与历史人均尤甚,“钱荒”在宋元明三代都无数次的出现过。

  秦半两,汉五铢、三铢,泉币、布币等这些铢两货币都是用重量来表示价值,金属的价值基本等于其货币价值;但自隋以后,铜钱的价值与其重量不再相关,到了宋朝,更比进一步铁钱出现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重大的进步,这说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们对货币的认识,从货币金属论进步到了货币名目论,认识到了货币本身只是一种价值符号。

  但这种进步本身就有着绝大的挑战性,货币的面值与货币的成色、重量的脱钩,为明代的货币混乱埋下了伏笔;再加上明代铸币构构本身的自有问题,货币铸造具有随意性、没有系统性的规划,以及对货币板式的完全放飞自我,导致明代铜钱形制滥恶,使用不便。

  而这也是明代钱庄盛行的原因,而钱庄的盛行促进了民间的私铸币泛滥一一这自嘉靖以后越发严重:过去私造假钱,至少造得还和真钱差不太多。而嘉靖时造假钱,造的粗劣至极,造的人肆无忌惮,用的人也毫无疑虑,反倒是质量更好的明官府造的制钱流通受阻--劣币驱逐良币。

  官府铸币与私铸币的价值尺度是一样,但其实际的金属价值却大不相同,所以吃亏的是政府,而私铸币比官府铸币之间的金属价值的差价就被这群造假币的笑纳了。

  铜钱的废拉与宝钞的贬值导致白银不可避免的成了官私交易的主要通货。明中期,随着与西方贸易而导致的白银大量流入,白银货币化正式的完成了,中国开始迈入银本位时代,但显然明政府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中国自然经济开始向货币经济做出转变,但显然这个时代的人对此一无所知,对改变的应对更是不知所措。

  朱由校刚刚登基的时候,曾经试图与统一铜币版式,以求终结这种币制混乱的状态,但很竟然目前完全没有效果一一除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又多了一种以外。

  其次,明政府对于货币流通干预能力低得令人发指皇权对民间经济活动掌控能力太微弱,甚至堵不住朝臣的悠悠之口。

  嘉靖要禁私铸劣钱,一个罢市就能让禁令不了了之。万历要征收矿税,地方官员鼓动市民打死收税人员。

  而且国家的经济政策几乎完全无法落于实地。

  明政府鼓励屯田,士绅也在舆论上表示支持。然而真有人要屯田,就会因此被骂为“投献”,是献媚国家,是品格低下的表现,“指屯地为投献,虐屯佃以非刑”。

  政治是经济的表现,并反映与一定的经济。

  士绅阶层的崛起,以及他们寻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一直都是在挖明政府的财政根基。

  作为一个农业大帝国,虽然商水闫说等各种其他税务都十分的可观,但真正的命脉却永远都是土地税。“士绅优待”与豪商乡坤的“投献”,导致了土地多的人不纳纳税或少纳税,而贫农却要承担巨额的税率;即使是朝廷对地主们加税,最后也会被转移到底层。

  朱由校站在皇宫园林中,满脸的严肃望着远方;毕自严放下纸笔,站起身来,吹灭了灯光一一夜深了,该睡了。

  夜深了,锦衣卫该行动了,东门马驿里的客人突然走了大半,他们要进行“特别行动”了,魏忠贤觉得自己好久没睡得这么香。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