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九章 见困豫且……才怪呢_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却是头一次来到外城,朱由校内心确实有些唏嘘。

  他们一行走的是主干道,所以这马路倒还算宽阔,行人虽然不少,但确实井然有序一一只不过这个秩序和现代人理解的有些不同一一穿着棉衣短褐,一身短打或有补丁的人自觉的走在了路的两旁,这些人头上的网巾多是马鬃制的,有的看起来似乎是由落发做的;而穿着光鲜、一身襕衫、大氅的都走在了路中央,他们头上的网巾也多为丝制品,有的甚至用金玉、铜锡作边;不过马车一来,大家都要让路,一般人可是用不起马车的。

  (网巾源于中国,不是朝鲜的,只不过南朝鲜的电视剧里比较多而已。网巾起源于道教服饰,是明初重建的汉族冠服制度中的巾服之一。

  《七修类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何物也?“对曰:“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颂于天下,使人无贵贱皆裹之也。

  《三才图会》:国朝初定天下,改易胡风,乃以丝结网以束其发,名曰网巾,识者有“法束中原,四方平定“之语。)

  朱由校一行人走在路的中央,旁边的路人都离他们远远的,不敢靠近;甚至街角的那几个乞丐的都不敢看他们,当朱由校一群人靠近时,他们立刻蜷缩着身子往街角里躲,更别说向人乞讨了。

  这样的一幕对于朱由校说是意料之外的,但稍稍想一下却也是情理之中。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大部分人都处于一种经常吃不饱饭,但又绝对饿不死的状态,京城的百姓自然过得要好一些,所以面露菜色的倒没有见到,但这些穿着棉衣布衣的,却是几乎一个脸色红润都没有,大多数也都比较瘦。

  这一路走来,几乎就没见过几个胖子,就算有那也多半身披锦绣,至少是个长衫,一看就不是平民,至少是个小地主。街中央有许多人穿着道袍,他们倒不是道士,只不过是明代的书生、士大夫的喜好而已。朱由校他们一上街,旁人就知道这是个富贵家的子弟,惹不起。

  想想也是,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扮猪吃虎的事情。这到底得多不开眼,才会招惹一个身穿丝绸,前呼后拥,身边还跟着个兔爷儿(事实上是太监)的人,这种智慧的可当不了“虎”。

  朱由校叹了口气,向那群乞丐走去。

  “老爷”,一个老叫花子趴在地上低着头,身后的几个也跟着做。

  朱由校看了眼侍卫,他心领神会,扔出了十几个铜子一一若是真给了碎银子,那反倒是害了他们。叫花子们连连磕头道谢,说着各种好话,词汇量之丰富,让平时服侍、奉承的小太监都为之汗颜。

  “刚才躲什么?”

  “怕脏了您的眼。”

  “你们为什么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