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章:时机刚刚好_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外面的车站却是异常的火热。

  或许不能将其叫做车站,而是叫做市场更合适一些;

  一排排的集装箱林立在车道两侧,里面扯了电线灯火通明,黑压压的人群正等在那里。

  一直没有动货的徐茂和这才对手下的伙计招了招手,众人合力将那一人多高,压的实实成成的大包抬了下去。徐茂和二话不说直接走到一个集装箱前,交200美元的租金,然后开了包。

  五百件羽绒服,用压榨机打的包是啥概念?

  这边刀子割下去一个口子,里面的羽绒服就像崩爆米花似的,“嘭”的一声就摊开了。

  见集装箱有了主,一大堆人就围了过来。有俄罗斯人,也有中华人,不过这些人可不是买主,而是翻译。徐茂和随便在人群之中挑了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穿着灰色羽绒服的中华人,便点了根烟自顾自的站到了摊位之前。

  不大一会儿,一些看起来像是真正买主的人到了。各个摊位前响起了叽里呱啦的交谈。

  “老板,他问两千只望远镜换你这批羽绒服行不行。”随着一个穿着军大衣的俄罗斯人到了摊位前说了一通,那个翻译立刻对徐茂和问到。

  “让他哪凉快哪儿呆着去!”

  随便回了一句,徐茂和对李宪呵呵一笑,“老弟,这就是赤塔大市场,在这儿,你的货没价,以物易物!摸准了,一笔生意一台桑塔纳,那可不是吹牛逼的!贼他妈刺激!”

  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各个摊位前嘈杂的交谈,李宪信了。

  没过多久,就有一个俄罗斯商人和徐茂和达成了一致。仅为交流的过程太墨迹,李宪便将注意力放在了别处。等到回过头来的时候,徐茂和已经让伙计封库。

  “哎?成了这是?”

  李宪连忙问到。

  徐茂和颔首一笑,伸出了两根手指,活像做了个剪刀手:“二十台乌拉尔。日他妈的,不太好往回运。”

  李宪和王铁成的下巴惊掉了。

  乌拉尔,也就是俄罗斯的乌拉尔摩托车,这老家伙虽然是五六十年代的产品,但是因为构造经典性能优越,能在高速上跑出一百多迈的速度。

  之前在买那台幸福250的时候,李宪就在摩托车经销处见到过这车,国内一台卖四千多块。

  徐茂和的那些羽绒服值多少钱?在哈尔滨任何一家被服厂里,一百块钱能整出一大包!就这五百件儿羽绒服,李宪强烈怀疑值不值五百块。

  这利润,太大了啊!

  因为是以物易物,所以现在只是达成了协议,真正的成交要在明天对方将摩托送来才算结束。

  徐茂和让手下伙计坐受,直接带着李宪和王铁成,跟着那翻译乘坐出租车到了市里。车上,李宪得知翻译名叫黄河,是在苏联时期就定居在俄罗斯的中华人。之前在一家报社当文字编辑,可是这两年日子过得不太好,只能在大市场找些生计。

  除了翻译之外,也把自己的家里当成了临时旅店饭店,出租给倒爷。

  在黄和家里,看着黄河那屁股比椅子都大的俄罗斯老婆,再看着两口子年轻时候的合照,李宪都惊呆了。

  这他妈太具有欺骗性了,身材走样道这个程度简直匪夷所思、不过黄河那个更像是毛妹的女儿,倒是出落的相当水灵。

  嗯,歹竹出好笋。

  饭桌上,徐茂和一边啃着干巴巴的黑面包,一边含糊的问李宪道:“老弟,你这神神秘秘的,也不带货过来,到底想干啥生意?”

  正在这时,餐桌旁的收音机里,传来了一阵颇为正式的播报。听到广播里面的内容,黄河用俄语大骂了一句。

  他老婆和女儿则是一脸的无奈。

  李宪好奇,便问:“老黄大哥,这说的是啥啊?”

  “哎、盖达尔又搞幺蛾子。说是给没个居民发什么认购券,凭券购买一些工厂的股份。现在那些工厂都废了,要那些认购券有啥用?”

  听到这话,李宪精神一振!

  对于经济休克计划始末,他只知道大致的事件,却不知道具体的日期和进程。现在听到这条广播,他知道……自己来的时机,刚刚好!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