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3章 工龄计划_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园区的其他地方,看了高压蒸汽除草除虫机;松土、除草、施肥三合一的除草机;太阳能供电,卫星导航,播种、松土、除草三合一的无人播种机;智能割韭菜机;高温泡沫除草技术等等,一切的技术和机械都还处于试验阶段,暂时还没有一样能够商业化。

  19世纪末期,由于蒸汽船开始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北美和俄国的粮食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致使许多欧洲国家粮价猛跌,市场受到严重冲击。为了应对这场农业危机,英、法、德、丹麦等国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保护本国农业。

  而荷兰在危机面前,不仅没有采取简单的保护主义政策,反而继续坚持自由贸易路线,进口了大量的廉价粮食;荷兰农民抓住粮价便宜的机会,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很快就取代了传统的种植业,成为国家的主导产业。

  通过出口牲畜到周边德、法、比利时等国的工业区,赚取了大量外汇,又进一步刺激了荷兰园艺业及畜牧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19世纪末期的这场农业危机是荷兰现代农业的发端,在这次危机中荷兰人化危为机,提高了农业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率,改善了投入品的供应与农产品的销售,促进了生产和分配的合理化,百年现代农业的演进史由此开启。

  20世纪以前,荷兰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大都是小规模的传统农场,一户农民家里既养着几头牲畜,还耕种着少量土地。

  在20世纪初的阶段,荷兰全国的农业人口共有280万人,占到了510万总人口数的54.9%;而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荷兰贫瘠的土壤条件,拼尽全力也只能在温饱线上下徘徊。

  1885年,梵高有一幅画作《吃土豆的人》,描绘了那个时代荷兰北部农民家庭的境遇。

  进入20世纪以后,荷兰抓住了欧洲农业危机中的机遇,一方面,引进国际市场上的廉价粮食,极力发展本国畜牧业;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合作社,优化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提升了荷兰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信誉。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荷兰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而从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到二战结束,荷兰政府为了促进本国经济恢复、增强国民购买力,食品及其他基本物资的价格受到政府强力管制,被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荷兰农民为了保障收益,只能通过土地整合等方式增加农业的规模化效应,并通过引进化肥、农药、农机等手段改善效率。

  二战结束以后,荷兰农业已经初步实现规模化,随着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洲共同农业政策也在随后出台,一个统一的欧洲农业市场渐渐浮出水面。

  有了统一的欧洲市场做基础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