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九章 回眸,没有笑_醉卧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柔乡里窃玉偷香,可当他们将领土打下来之后,却又只能交到文人的手里,让这些只会动嘴皮子的人,将那片地方变成软趴趴只懂讲道理而不敢动拳头的“礼仪之地”。

  可你要知道,敌人从来都不会用嘴跟你讲道理,辽人不会,西夏人不会,女真人也不会。

  在这些围观的看客之中,东华门御道左侧的一处高台显得极其惹眼,因为那里汇聚了汴京城中几乎所有叫得出名号的文人才子们。

  他们自然不是来沾光,也不是来歌功颂德,他们只是想看一看,这群将国家祸害成目今这等惨状的军士们,接受欢呼之时会不会脸红。

  当然了,其中很多人也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来围观曾经的第一才子,人称苏三句的苏牧苏大家!

  当初苏牧高调入伍,颇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之气,一向不屑与文人为伍的苏牧,彼时的举动也堪称轰动文坛。

  春华秋实,如今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童贯和种师道以及诸军将士们都载誉而归,周甫彦等人自然要好好睁大了双眼,看看传说中的苏大家,是否真的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是否真的能够站上武人的高地。

  苏牧在北方战场呼风唤雨,智勇双全,可以说力挽狂澜,然而他的身份又极度敏感,很多关于他的事迹都无法传回到大焱来,更别说市井街坊了。

  每次有北地行商或者说书人游历到汴京,能够带回来的都是些添油加醋的演义,严重脱离事实,甚至将辽人和女真人描述成妖魔鬼怪,只说草原上那些狄戎出动巫师,施展妖邪之术,呼唤恶鬼邪灵来作战,老百姓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所以对于汴京文坛而言,苏牧可算是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致于这些文人们根本无法得知他的近况。

  虽然北伐军也发回捷报,但捷报上哪里可能特意提及苏牧?即便提了,到了朝廷这厢,官家授意之下,关于苏牧的一切仍旧会抹去,邸报上更是难以寻其名。

  有些文人与朝廷之中的官员多有往来,也曾打听过关于苏牧的消息,可官员们一个个讳莫如深,哪里敢擅自议论,更别提透露消息了。

  如此一来,也怪不得周甫彦等人要搭起高台,恨不得长八只眼睛,二十几只耳朵,就为了在人群之中及时发现苏牧的身影了。

  他们确实很快就在人群之中发现了苏牧,虽然苏牧的白衣经过了雅绾儿和扈三娘的巧手改造,但架不住这些文人们的特别关注,而且消息很快就传递到了其他的高台。

  苏牧并没有与高层将领并驾齐驱,更别说与童贯和种师道同行,他只是默默地混杂在队伍中间,没有刻意落在后面,仿佛想要泯然于众人一般。

  队伍很壮观,占据了御街,周甫彦等人虽然居高临下,但并未能够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