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133章 措施_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不过是有一些粗陋的想法,想和侍郎还有院正一块商讨商讨。”

  “徐副使有什么主意但说无妨,本官洗耳恭听!”

  杨侍郎很是开明,徐章虽然年轻,但这些时日以来,他也算是见识到了徐章的厉害。

  徐章乃是新科进士,入仕不过区区数月,而且还是个起居郎的闲差,第一次被官家派来赈灾,朝中诸多大臣都不是很看好,认为此子不过是走了狗屎运,做起居郎做的入了官家的眼。

  官家有意提点,这才让他随着杨侍郎出京赈灾,在履历之上添上几笔,日后官家提拔起来,也不用担心没有由头。

  甚至还有人猜测,这次淮南赈灾之后,徐章就要被提拔了。

  杨侍郎起初也不太看好徐章,不过在临行之前,礼部的孙侍郎却特意找上了门,让他对徐章多多提点关照。

  孙侍郎那头倔驴是什么性子,同殿为臣,杨启平心里自然清楚。

  因此便对徐章这个后生晚辈有了几分好奇。

  没曾想,到了淮南之后,徐章的种种表现,让杨侍郎这位素来以能干著称的户部右侍郎惊讶不已。

  将原本蓬头垢面,脏乱不堪的灾民安置的井井有条,统过种种看似不起眼的小手段,将数千乃至数万灾民安排的井然有序。

  没出半点乱子,直接让杨侍郎的赈灾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徐章朗声道:“而今各县的灾民基本上已经安置妥当,但水患发生之时,秋收尚未开始,百姓们的屋宅田地大多都被洪水冲毁,只有少数地势稍高的位置得以幸免。”

  “据各州县衙门统计,已经确定丧生在水患之中的百姓,已有两万余人,其中青壮劳力八千六百余人,还有大批失踪人员尚未统计,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杨侍郎也面色凝重,这次淮南水患,灾情比起两浙沿海地区的海啸还要严重的多。

  徐章又道:“而且马上就要入冬了,现在各州县安置的灾民们基本上都是靠着朝廷下发的口粮活命,冬日漫长,这可是二十多万张嘴。”

  “下官连日苦思,昨夜脑海之中忽然灵光一闪,冒出个想法来!”

  “如今灾民越聚越多,就连许多家中受灾不怎么严重的也带着家眷投入咱们的安置区之中,若长此下去,光是每日供应的粮草就是一笔极大地开支。”

  “左右现在灾后有大量需要重建的地方,河堤、官道、水道、水渠等等等等,与其等到各州县衙门腾出手来再行整治。

  不如咱们直接就地征召这些灾民,只要是愿意接受朝廷征召的,每日发给一定的粮食,划分工段区域,每个工段再弄些激励百姓劳作的小手段。”

  “如此既能安置了灾民,又不至于空耗粮草,而且还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完成灾后的重建。”

  “而且也不会助长灾民们的惰性,使得他们只知道一味的依靠朝廷,如此双管齐下,或许能有奇效!”

  徐章的话还没说完,杨启平的眼睛顿时就亮了,又是好奇又是期待的看着徐章。

  “以征召灾民重建替代赈灾发粮?”杨启平喃喃说道。

  徐章拱手道:“下官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将此法称作以工代赈,不知侍郎以为如何?”

  杨侍郎却没有回应,而是嘀嘀咕咕的说着:“以工代赈!双管齐下,一举多得······”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