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九章 粮价缘由_乱世南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国富等三人,面面相觑,刚开始以为此人不过推辞一番,没想到来真的,居然真不收银票,顿感不可思议,却也只能讪讪一笑,告辞离去。

  龚七夏虽然觉得一千两银票就这么在眼皮底下溜走,颇为可惜,可这为官之道,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适可而止。

  “大家都先停手,如今市面的粮价,可是二两三钱一石?”龚七夏原本想去私下问问何至骞,又觉得拉不下脸,干脆光明正大算了。

  “确实,回衙门的路上,下官特意去看了一看。龚大人,你这总抱着砚台干嘛?此砚质地上乘,石材应该产自歙县,出自能工巧匠之手,价值不低啊。”何至骞当即回应,作为一地官员,这粮价肯定要关心的。

  “何大人对砚台,还有研究?本官倒是不懂,但是此物,是陛下赐予的,可不能磕碰了。”这宫里出来的东西,能差的了?龚七夏犹如捧着婴儿一般,格外仔细。

  “恭喜龚大人,他日必将平步青云啊。”何至骞颇为羡慕,这待遇,哪是普通地方官能有的,这在礼部混过的,就是不一样啊。何至骞还以为龚七夏走得江宁的路子,还不知道是孙宇的关系。

  “哈哈,谢过何大人吉言。若是本官有办法,能以一两八钱的价钱,搞来一批粮食,这买卖,能不能做?”龚七夏更得意了,周围一众官吏,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不能。”何至骞干赶忙出声,旁边众人也纷纷劝阻。

  “为何?足足五钱银的差价啊。”龚七夏颇有不耻下问的架势,这事他在礼部可没接触过,总得弄个明白。

  “龚大人,这寻常粮价,不过一两至一两二钱之间。如今这粮价高达二两三钱,为何?”何至骞先卖个关子,这东西要想理顺,得慢慢细说。

  “水灾啊,这摆在面前啊。”龚七夏觉得这是废话,不是受灾,这么高的价格,鬼才买。

  “龚大人,这灾情,可结束了?”何至骞循循善诱。

  “本官懂了,这灾情结束,粮价就该回落了,是不是这个道理?”龚七夏心中暗骂无耻奸商,亏得老子大度,不跟你们计较,居然想以区区千两银子,让本官落套。

  “大人英明,这没饭吃的,都离开池州了,对粮食的需求,比往年还要少些。这粮价啊,维持不了几天了。三大粮商,就算沆瀣一气,可这外面的粮食,必然要涌进来的,只要有利润,没人挡得住。”何至骞点点头,若是往年,这粮食价格回落很慢。但是这次不一样,直接是釜底抽薪,粮价必然要跳水。

  “以何大人高见,这粮价恢复到多少,才算合理?”龚七夏还是想弄些粮食的,不然怎么做政绩出来?但是这价格嘛,肯定得压低一些。

  “以下官估计,这粮价,在秋收之前,会慢慢跌倒一两二钱左右。秋收之后,不好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