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〇八章 生存空间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办法另辟货源,加之卢开明有心做出一番事业,于是便有了这次出行。

  走了一段,卢开明发现渤泥的发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沿途所见的民居大多是低矮的草房,道路两旁零散地分布着一些手工作坊,不时可见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耕作。卢开明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田地里大多是一些经济作物,如咖啡、茶叶、香料等,只是偶尔才可以见到一些稻田。

  似乎是发现了卢开明的疑惑,费虚解释道:“卢大哥是对我们能否拿出五十万吨粮食感到没底吧?其实这么一大笔粮食,放到前两年肯定做不到,但现在却有富裕了。前年九一八之后,随着东北和长江、淮河流域洪灾的难民大量涌入,婆罗洲和南洋其他地方的农业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

  “南洋的土著大多比较懒惰,由于这儿靠近赤道日照和雨水充足。一般一家人种植个一两亩田地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所以谁也不主动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我们华人则不同,除了满足温饱外,还有更高的追求,所以这两年南洋处处可见开山垦荒的情景,许多农场和种植园从无到有,只不过需要两三个同时间。英、荷等殖民当局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毕竟经济发展上去了。他们也可以大捞好处,所以对此一直是睁一只闭一只眼。

  “就以婆罗洲为例,数年来安置了大约八十多万人口,全岛在我们欧氏集团的帮助下,新开农场三千二百一十八座,种植园四百六十七家。从北到南连成一片,如今用鱼米之乡来形容也不为过。你所见到的这港口一带大多是盐碱地,土地贫瘾,所以才会有诸多疑问,等进了渤泥城再出城,就可以看到我渤泥的大好风光了。”

  卢开明连连点头:“这样我就放心了。我看过婆罗州的历夹,说来也奇怪,这个岛物产富饶,明明是块风水宝地,怎么当年满清会对献上土地和名册的本地华人政权不屑一顾呢?要是当初收下来,这儿也该是我中国领土了。”

  费虚淡淡一笑:“就算收归中国也保不住,君不见朝鲜、琉球、台湾等地早已不在我中华怀抱,现在连东北都丢了,转眼蒙古和华北也有危险。国家不富强,领土越多越让人惦记,这也是我中华男儿的悲哀啊!”

  卢开明叹息一声:“这也是我回国后,果断跟随司令的原因。纵观中国上下,能清楚意识到国家面临的危机并奋起抵抗的,唯有安司令而以这次我收购粮食为例。有几人会为了国家民族自己掏腰包?难啊!”

  费虚一脸的赞佩:“我家姑爷自然是没说的,所以我们欧氏集团才会大痢已合各兄弟集团的业务,在许多方面提供方便,为的就是这个国家,为的就是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

  就在两人谈话间,不知不觉地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