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章:梨园欢宴醉名花(六)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瞪了李仁之一眼,急切出言拦住了高力士的话头。

  “高将军是为了逗朕开心,不过,哥奴所言方是正

  礼!”李隆基点头称是:“霨郎君词曲大妙,朕心甚悦,不知你想要什么封赏。”

  “陛下,微臣不过献古风一首,何足领赏。”王霨稽首谢恩。

  “霨郎君不可君前失仪,圣人说要赏赐,你岂能随意拒绝?”高力士假装责备道。

  “封赏?”王霨一时有些发愣。刚才他与阿史那霄云完美地将呈现在众人面前,不仅打动了李隆基,其实也深深震撼了王霨自己。他忆起时空永隔的小雨,又想到一屏之隔的阿史那霄云,心神震荡,脑中忽然涌现了一首宋词。

  “若陛下真要嘉许微臣,某恳请陛下允许小子再献一曲。”电光火石间,王霨拿定了主意。

  “竟然还懂?霨郎君之风流文采,足矣进翰林院了!”李隆基兴致勃勃。

  唐初歌辞,多是五言诗,或七言诗。自开元、天宝以来,青楼教坊之中,渐而开始流行各式活泼的曲牌。就是教坊名曲,取西施浣纱于若耶溪之意境。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宴歌席莫辞频。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王霨将北宋晏殊的名篇朗声背出。

  “不如怜取眼前人?”李隆基若有所悟,眼神飞向屏风内侧。屏风内,心情郁郁的杨玉环听闻此句,巧笑倩兮,恢复了一枝红艳露凝香的媚态。

  “陛下,某以为霨郎君之才,不亚于那些翰林学士!”执掌翰林院的张垍最先赞道。

  “好曲!好曲!明日平康坊中,定会人人传唱。”杨国忠摇头晃脑,拍手赞叹。

  “史书云,曹植七步成诗,莫非霨郎君也有此才?”李亨对“眼前人”三字也甚是满意,神情舒缓,笑着夸道。

  “眼前人……”李林甫怫然不悦,却也无法否定此曲之绝妙。

  “启禀陛下,适才之古风,是某在庭州时,听闻南来北往的行商讲述奇闻异事,有感而作,算不上七步之才。至于这首,乃北庭杜长史所作,非微臣之才。”王霨怕风头太劲遭人妒,急忙将功劳安在千里之外的杜环身上。

  “陛下,杜长史乃进士出身,文韬武略,屡立奇功。西征石国后,还远行大食国,著有一书。”高力士小声提醒道。

  “朕记起来了,几年前他还是北庭判官。”李隆基想了一会儿:“北庭献天马的那位将军,也甚是英武不凡。”

  “启禀陛下,那是马璘马别将。他在西征石国之役中曾率百骑躐阵,惊破敌胆!”王霨见李隆基的注意力转到北庭都护府,开心不已。

  “当年朕还动将马将军留在长安的念头,如今看,还是边疆沙场更适合他这匹千里驹!王卿治下,北庭兵强将勇、人才辈出,朕心甚慰!”李隆基对马璘的印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