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五十五章、“喧闹”的会议室_我在民国打酱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傲慢。

  他叫刘文典,教文史,属于历史系教授,学识渊博,为人狂傲,眼高于顶,其祖籍也是徽州怀宁。

  能入刘文典眼中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现阶段,整个北大就没有一个,汤皖勉强算半个,另外半个则是仲浦先生,就这,还沾了同是老乡的缘故。

  还有一点便是刘文典的膝盖很硬,有文人风骨,其最为被称道的一件事情,便是后世敢当面顶撞校长。

  校长怒问:“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干大事?”

  刘文典看不上校长,斜眼怒瞪,当即驳斥道:“我跟逸仙先生一起干大事的时候,你还不知道搁哪儿待着呢?”

  于是,刘文典就被校长请去喝茶了,这件事在迅哥儿以后得文章中有被提及,可见此事为真。

  会议室里人越来越多,吵得很,汤皖索性往后一靠,闭目养神,不过肩膀却是被拍了一下。

  正眼一看,才知道是钱玄来了,正挨着坐下,凑到了汤皖耳边,轻声问道:

  “身体怎么样了?”

  汤皖没说话,只递给了一个安心的眼神,随后就静静的等待着会议的开始,已经做好了一切战斗的准备工作。

  “展生绡,艺林人在。指烟岚,画本天开。重摹梅道人,依旧娄东派。”

  从门口传来一阵昆曲声,走进来一个打扮时尚的青年,吊着嗓音,梳着油光的头发,是戏剧昆曲家吴梅先生。

  在吴梅先生的戏曲研究领域,可谓是公认的大家,桃李满天下,既有著名的大作家比如,朱自清先生;又有梨园大家,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梅兰芳先生。

  有的教授爱好这曲子,立刻就接上,唱道:“是先生自写胸怀,二老茅亭话劫灰,只满目云山未改。”

  汤皖和钱玄倒是听的津津有味,不过对面的旧文化人士倒是很不感冒,毕竟传统文化里面,唱曲的是不上台面的。

  在他们眼里,只有旧文学才是正道,其他都是小道,什么唱曲的,搞乐器的,写的,统统都是消遣一类的。

  吴梅教授和其他教授唱了几句昆曲之后,立刻就老夫子开始鄙夷道:

  “什么时候唱曲的,也能同我等坐一起了,待会是不是耍猴的也能进来坐坐啊?”

  “哈哈哈......”

  这番话,顿时引起了哄堂大笑,无形之中贬低了吴梅教授,换言之则是对戏剧的满眼瞧不起。

  吴梅教授和其他几个唱曲的教授,当众被嘲笑,心里很是憋屈,脸色难堪,面露尴尬。

  想驳斥回去,只怕引来更多的嘲笑,更重要的是,在传统的认知里,文学的地位天然要比戏曲高上不少。

  因此,吴梅教授只得忍着,闭口不言,也不去反驳,干等着笑声消除。

  但是,汤皖却是忍不了,看着一帮趾高气扬的旧文学老夫子,心里就来气。

  戏曲与文学没有谁是天生高贵一说,无非是狭隘的心眼说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