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 押送_探月迷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从广州越梅岭进入江西,改走赣州水路。暮春三月,南国的景色是美丽的,到处青山连绵,细雨蒙蒙。但文天祥眼目中看到的却是“一夜连营火,山同景不同”。

  在元兵的铁蹄蹂躏下,南国处处萧条零落,死气沉沉。

  五月四日,元兵把文天祥押至南安。当文天祥踏上梅岭,越过关楼时,他举目远眺,只见哀鸿遍野,满目疮痍,祖国大好河山沦陷于异族之手,广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文天祥不禁百感交集,满腔悲苦。

  他认为,既然未能为国尽责,现在被俘,应“不食周粟”,誓死不做元臣。此时,他便萌发了绝食的念头。他估算从南安开始绝食,舟行七八天,到家乡就会饿死,这样他的忠骨也就可埋于故里。于是,当天他就开始绝食,并在东山码头的囚船上,写下了一首慷慨激越的《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文天祥以“饥死真吾志”表达了他决心效法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与元朝誓不两立的民族气节。阿旺见他绝食,也不敢多吃,太饿忍不住的时候才喝点肉汤。

  文天祥一绝食,押送他的石嵩急得要命,怕他饿死路途交不了差,就命士兵强灌。凶恶的士兵用竹片撬开文天祥的嘴,用竹筒强行灌入食物。嘴被撬破了,舌头被撬烂了,牙床被撬肿了,文天祥每次都被灌得满口鲜血,血水和食物一起吞入肚子。

  由于元兵野蛮的强灌,文天祥的绝食没有成功,他只好以泪洗面,横眉以对……他们一路经赣州、吉州、隆兴,从湖口入鄱阳湖,进入长江后顺流东下,经安庆、池州、鲁港、采石矶,六月十二日到达建康,在建康逗留了两个多月。

  在建康,文天祥为邓光荐编了诗集,取名《东海集》,意为应像鲁仲连那祥,宁蹈东海而死,也不做秦朝的臣子,反映了他们宁死不向元朝统治者屈服的决心。到建康不久,邓光荐就病了,往后文天祥要独自北上。

  两位志士要分手时,邓光荐依依不舍地写下了一阕《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赠送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深,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州齐发。正为鸥盟留醉恨,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这阕词赞扬了文天祥壮志凌云、百折不回的精神,也为他生不逢时、天不我助而无限惋惜。

  文天祥也步原韵和了一阕: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更那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