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0章 李维篇:尴尬的年龄_探月迷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因为光能量和它的频率有一关系:能量越大,则频率越高。当光从地球的引力场往上走,它失去能量,因而其频率下降(这表明两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变大)。

  从在上面的某个人来看,下面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显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利用一对安装在水塔顶上和底下非常准确的钟,这个预言在1962年被验证到。

  发现底下的那只更接近地球的钟走得更慢些,这和广义相对论完全一致。

  对于这样的理论,李维早已认识到了,他翻看着过去记下的笔记,原来以前的自己就掌握了这么前卫的理论。

  牛顿运动定律使空间中绝对位置的观念告终。相对论摆脱了绝对时间。有一对双生子,假定其中一个孩子去山顶上生活,而另一个留在海平面,第一个将比第二个老得快。

  这样,如果他们再次相会,一个会比另一个更老。

  在这种情形下,年纪的差别非常小。但是,如果有一个孩子在以接近于光速运动的空间飞船中作长途旅行,这种差别就会大得多。

  当他回来时,他会比留在地球上另一个人年轻得多。这即是被称为双生子佯谬。

  但是,对于头脑中仍有绝对时间观念的人而言,这才是佯谬。在相对论中并没有一个唯一的绝对时间,相反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时间测度,这依赖于他在何处并如何运动。

  这样的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火星与太阳的距离变近后,火星上时间的流逝会更慢一些,人也不那么容易变老。但是,话又说回来,岁月虽然匆匆地催人老,但如果心态开朗,人的外貌还是会显得年轻一些。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乐观的人看起来总比悲观的人年轻几岁的原因。

  可是,这只是一些理论而已。

  李维合上那本已经被他看得皱巴巴的《时间简史》,他多么希望人类能够利用其中的时空原理来改造现在的生活。

  他想起了所里的菲利普斯教授,这个已经87岁的老教授,来自大米国的画胜顿,22岁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的天体物理专业。

  从事恒星的核聚变及一系列演变研究已经一辈子,他熟悉恒星怎样从一团星云,演变成主序星,再从主序星演变成红巨星,再从红巨星演变成白矮星,最后变成一个黑洞。

  只是,李维很清楚菲利普斯教授的悲哀,即使把恒星的一生都研究得那么清楚,但这又能怎样?即使是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光有理论,而无法投入实际应用,是天体理论物理专业人共同的悲哀。

  这个专业的尺度太大了,动不动就是上亿上兆,动不动就是多少多少光年。

  它不像农业,不像生物学,不像计算机专业,不像经济学,都是围绕地球上的东西在一个小尺度范围运行。

  天体物理专业的对象小到行星,中到黑洞,大到宇宙,对于渺小的人类来说都是那样的高大上。

  李维把明晚上班开会的内容准备好后,就和衣回到卧室。吴敏正靠着床上斜斜躺着,脸上敷着一层面膜,她看见丈夫进来了,便说道:“你这才来,都几点了,明晚还要开会,你的发言内容都准备好了吗?”

  李维点点头朝妻子说道:“我想了很久,想了不少这次太阳危机的应对措施,有防宇宙辐射的对应方案,还有对人们的心理干预。”

  吴敏明显有些不耐烦,她只顾照镜子,对丈夫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毫无兴趣。所以李维还没把话说完,她就打断了丈夫的话:“对了,你还记得王瀚宇吗?我今天晚上出去买菜遇到他和玲玲两夫妻,他们也有50多了,要不明晚开完会找个时间聚聚吧。不然,等流浪火星计划开始实施后,我们就只能生活在地下城了。那时,就再没有现在那么自由了。”

  李维对处于更年期的妻子吴敏十分无奈,他只觉得他们之间的话越来越少,而摩擦却越来越多了。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