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千五十二章 未来方向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学一样,大家只是儒学内部的切磋。

  那么这一刻随着林延潮说来,就是一个谁生谁死的问题。

  谁为显学,就是意识形态的高地。

  法家焚书,儒家罢百家,独尊。

  对于哲学而言,这是历史的倒退。

  但对于政治而言,这是比杀人更有效果的办法!

  确实大家开始时都是想兼蓄并包,印证长短,但到了后来在国策之争上,就成了你死我活。

  若是开头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家只想着斗斗嘴,吵吵架,如同鹅湖之会那样友好的辩论,形同键盘侠一样的互喷,键盘一推后倒头就睡,那就错了。抱着如此心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他们要办的事,在现代人眼底就是推翻封建思想的事。

  大家走达到这一步,经过多少年的奋斗,走了多少弯路,死了多少人。

  所以今天林延潮就在这里给所有人敲了警钟,让他们以后心底有个准备,这条路踏上了,就不能回头。

  这一日,大家在林延潮的书房里谈论了许多,很多话到了后来大家都忘记了。

  但是林延潮这一席话,大家都记住了。

  眼前的路在所有人面前渐渐的展开,大家不是如同没头苍蝇那样的乱转,而是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如此关乎亿万百姓的大事,也就是在大家喝了几碗酸梅汤,吃了几片西瓜时定下了。

  几名弟子之间似推开了一扇窗户看见了另一个天地般,与林延潮一直聊到了半夜方才离去。

  临走时,大家犹自辩论不止。

  夏日的月色之下,池边虫鸣不止。

  池边的林木郁郁葱葱,林延潮站在屋边目送着弟子们从池边小石道上远去。

  入阁拜相,不足以三不朽,开启民智,又要经百年甚至几百年之努力。

  以经术为国策则刚好。

  相比较下,事功学放到今天而言,早已被人人认同,不觉得新颖,但考虑到接受度的问题,放在古代而言,这是眼前走出死局的唯一一条路。

  为什么要谈道统论?

  并非让老树开新花,也不是将今日的思想强行嫁接到古代。而是告诉他们,革新变法的勇气,从古至今儒家一直都有,这并非法家一家所长!这条路我们自己能走,不需要别人来扶。

  所以我们不必如王安石那样托名周礼,行法家变法之实。

  同样板古的理学也不能代表整个儒家。

  如果说理学是过,那么事功学则是不及,大家都不是合乎于中,但要矫枉唯有过正,如果可以,将变革的动荡降到最低。

  理学为国策二百年,如邵康节对程颐说的那番话‘生姜树上生,生姜树上出’,明朝之兴亡,成也理学,败也理学。

  孤守一域,闭关自守,闭上眼睛不见世界一日千里的变化,固然有助于维持内部的稳定,但终有一日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