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吗?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能每日征歌度曲。

  后来的张家大体也是沉于声色之间,不过若不是如此人生感悟,或许张岱也留不下那么多传世文章了。

  林延潮问道:“阳和兄来信说你喜读古文,不习时艺,不知可有?”

  张汝霖赧然道:“回世伯的话,小侄确实不喜欢时文,只喜欢古人文章,也喜欢读世伯的《漕弊论》,《谏二事疏》。”

  林延潮笑了笑道:“那于史籍呢?”

  张汝霖笑着道:“小侄七岁时读《史记》,《汉书》,不敢说倒背如流,但也略知一二。”

  张汝霖说这话很自信,显然功夫不仅仅是略知一二。

  林延潮点点头道:“那就好,以后朝廷取士,不会再以时文为主,而是会对经史兼容并蓄。你若喜欢史籍,可以往这上面用功一二,通古今之变,求务实致用之学。但你若想做官,经义还是要治的。”

  林延潮说完见张汝霖没有说话问道:“有什么难处吗?”

  张汝霖道:“回世伯的话,家父师从于龙溪先生(王畿),吾自幼承家父之教,于心学……”

  林延潮闻言失笑道:“你是想说,你读史籍,乃是从心,倒不是为事功所用对吗?”

  张汝霖垂下头道:“世伯之学问,是可以与龙溪先生一较长短的,但小侄平日没有涉猎过,生怕不得其门。”

  张汝霖怕这么说,令林延潮不高兴,但王畿的学问,接近于佛家,重在于悟,而不在于学。

  林延潮自号学功,肯定是以勤学痛下苦功为主的。张汝霖出身好,天资又高,却没有父亲那等下苦功于学问的决心,于是先推搪了。

  却见林延潮哈哈大笑道:“这你放心,阳和兄写信交托我督促你学问,我未经他的同意,也不敢贸然让你拉入事功门墙之下。”

  说这林延潮站起身,拉起窗边竹帘,从窗外望去一园子景色。

  林延潮指着竹林问道:“我问你这竹林好看吗?”

  林木茂密,又正好遮住那晒人的秋日,这时秋风吹过,园里的竹林撒撒作响,

  张汝霖按膝不由欣然道:“诸生时列坐,共爱风满林,世伯这竹林真是好。”

  林延潮点点头道:“不错,既是好景致,你看了就好了,那你又何必在意他是不是竹林?”

  张汝霖闻言当下悟到了林延潮话里的意思。

  林延潮继续道:“当年代表理学的朱子(朱熹)与代表心学的陆子(陆九渊)在鹅湖边辩论,朱子主张人人可通过勤读圣贤文章,格物穷理以至圣贤。而陆子反对,他说注释圣贤文章,反而令人茫然,最求精微,反而令人迂腐,读书是为了明心见性,然后至圣贤。二人辩论五六日,互相不能说服彼此。”

  “而当时在二人身边,还有一人,此人才学不在朱陆二人之下,同时也是二人好友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