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这是你的梦想吗?(上)_完美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导演的时候发表感言,一再声称自己是楚源先生的“门外弟子”。

  而且不止他们,在楚源执教顺天电影学院和担任导演系主任的这些年,电影学院这边涌现出了相当多的相关人才,目前有很多都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国内影坛的中坚力量——就近几年来说,87级导演系的鹿灵犀,89级导演系的吴涵,90级导演系的陆平,都是老爷子正宗的门下弟子。

  至于《独臂刀》这部电影本身,更是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就成为国内各大影视艺术类院校必讲的典范和教材之一。

  即便是拿到现在来看,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也依然是异常出色的。

  甚至于,略显荒诞的是,时至今日,这部当初被无数文艺电影大咖们一再批判的电影,已经被归类为“国产文艺电影的瑰宝”了。

  孰是?孰非?

  结论或许只剩下一条:更文艺的那些,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掉了。于是,略文艺,但属性上却更大众化的,却存活了下来,成为了艺术的旗帜。

  这个时候,李谦却有些答非所问,只是缓缓地道:“六七十年代,是欧洲艺术电影风靡全球的时代,因为在那个时候,电影这门艺术,还处在探索期,不管是电影人,还是电影观众——当然,咱们现在回头看,应该承认,因为经济发达,当年能看得起电影的人,绝对数量并不算太多——他们这些人,都对电影抱有极大的兴趣,从从业人员,到受众,对于电影的艺术探索,哪怕是再稀奇古怪的,都是抱有一种支持和肯定的态度的。但是等到八十年代,这种探索,已经基本结束了。”

  说到这里,李谦习惯性地摊手,抿嘴,然后才继续道:“经过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和积极探索,电影的边界是什么,仍然模糊,它仍然具备极强的可探索性,但电影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它常用的一些技巧,从工业角度,和艺术角度,都已经基本上被摸索出来,且基本成熟了。那个时代,欧洲三大电影节享誉世界,因为它们代表着欧洲电影,也代表着整个世界电影行业的最尖端!”

  陈可芳听着听着,就抱起了肩膀。

  嘴角微微翘起。

  在电影学院这种地方,听到这一类的讨论或论述,真的一点都不稀罕,但稀罕的是,这一次是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在他的两位老师面前侃侃而谈。

  而且问题是,李谦说的这些,虽然还没有彻底成为定论,但在电影学院这种地方,却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腔调了。

  学院里的某些教授,甚至持论比李谦还要更加偏激,某些人干脆认为:当威尼斯电影节诞生,就意味着,欧洲艺术电影的探索,已经宣告结束。这正如秋天了,收获了,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节日来庆祝一下是一样的。

  如果从这个立论角度来看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