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一章 这个夏天很热闹_完美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及当年,但在诸多强手的围剿下,毕竟还是稳住了自己的基本盘,连续四周下来,光是在东观书店就拿到了近九万张的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回想当年,不需太久,就在几年之前,当年的《廖辽》的突然崛起,《涛声依旧》的所向披靡,都是直接导致了当时同期上市的很多专辑的扑街的。

  所以只能说,如今的国内唱片市场,仍在整体的快速增容之中!

  而与唱片市场的如火如荼相比,自去年元旦前后开始,国内的电影市场,却似乎是开始进入了一波消退狂潮,本该大热不已的暑期档,开始遭遇国内电影市场初步放开以来的第二次寒冬——很多国产片的票房都是大幅度低于预期,即便是大咖云集的作品,即便是国人始终大爱的武侠片,也依然如此,而最近这些年在国内市场中地位越来越稳固的好莱坞大片,也没能躲过这一波市场的倒退,票房无一例外的大幅度低于预期。

  于是,这个夏天很热闹。

  有的人炮轰院线在排片上更倾向于把好的时间、好的场次和好的影厅排给好莱坞电影,而只是把垃圾时间、破影厅排给国产片,是属于不爱国。

  有的人开始思辨国内电影市场的这一波倒退,认为此前几年的发展,都是虚假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内对文艺作品免税基础上的热钱涌入导致的,甚至有人隐晦地表示,有不少人在借电影市场洗钱。而事实上国内的经济发展,还没到可以真正支撑一个每年高达80亿票房的市场的程度,老百姓的口袋里,还没有那么多钱来消费电影票。

  并且据此,不少相关专家对未来几年国内的电影票房市场看衰,认为这一波的市场倒退并不会很快停止,将会持续至少五到八年,他们认为大概要到2005年前后,国内的票房市场,才有可能会再次回到每年80亿票房的量级。

  也有的人,开始怒批近些年电影行业的粗制滥造现象,且认为电影市场的票房下滑,并不是观众看不起电影、买不起电影票了,而在于电影整体质量的下滑,但电影质量的下滑,罪责却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为是电影人的水准和实力下降了。

  相反,这些年电影人一直在努力的探索,一直都在进步,只是随着票房市场的大涨,明星片酬增长极快,再加上民众的追星热潮推波助澜,使得制片商只看明星、不看剧本,极大地压制了电影主创人员在电影制作上的发言权。

  拍摄过程中,甚至是在剧本阶段,某些明星大牌的话语权甚至会凌驾于导演和编剧之上,而影片拍摄完毕,投资商对剪辑的发言权,也要大于导演。

  ——总之,电影人对自己的电影做不了主,导致电影越来越难看,导致观众不买账了,但不怪电影人,怪明星,怪投资商!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