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5章 妇女能顶半边天_逍遥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没人每天上午工作三个时辰,下午工作三个时辰,合计六个时辰算作一天,其余的时间,若想驱使这些工人,都必须得给双倍的加班费才行。

  顾思之拿的,便是这加班费。不由他不着急,早一天修建好港口,船队就早一天下南洋,顾家可是选了海上的,未来的一切,都寄托在这海洋上了,港口一日不建成,他们就一日看不到回头钱。这其实也没啥,原本是能预想到的,可谁成想,当初没选海上的琅琊王氏,现在水泥,钢铁两线开花,赚得不要太爽。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所以现在顾思之是心急如焚啊。相比之下,这点加班费就太微不足道了。

  入了夜,土堤上火把照天,仍有人在连夜忙碌。

  那是公孙康在指挥着工匠们,在调试安装好的吊运装置。

  明天开始,石料就要源源不断的送来了。因此,只能加班加点,以免影响明日的工程进度。

  工匠们两千年前就知道利用杠杆和滑轮原理来吊运重物,井上的辘轳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初唐时的吊运装置,跟打水的辘轳在原理上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更能承重,更能省力而已。

  有了这玩意儿,装在藤筐里的石料甚至不用卸船,直接在甲板上挂上铁钩。

  力工们也不用下到河边,直接站在土堤上摇动绞盘,就能把两百来斤重的石料轻易提起。

  然后合力将藤筐移到安装在土堤另一侧的吊机旁,将其吊下,直接落在指定的位置。

  这些石料,都是临县凿山开采的。之所以需要这么多的石料,是因为李牧想把这明州港修成‘万年牢’。

  所谓万年牢,不是牢狱的牢,而是牢固的牢。虽然谁都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真正能‘万年牢’的东西,但什么都用最好的,最好的料,最好的工艺,最好的工匠,不惜工本之下,修建出来的东西,肯定是能够更牢固的。

  李牧见顾思之如此积极,特意发明了一种可以转头的吊机,这样能大大节省堤上作业的人工。

  顾思之年过花甲,仍守在工地,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激励效果。有他杵在那里,工匠们怎么还好意思喊累?更何况,加班费确实是给的够多了,刚刚脱离温饱线的工人们,到底还是善良的人,钱给到位了,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好好干活,对不起领的工钱了。

  由于这吊运起重机,存在安全的隐患,因此李牧一直守在这里,直到设备全部调试完毕,确保万无一失了,李牧才悄悄离开,他上了马车,路过顾思之的帐篷的时候,刚好顾思之帐篷里的灯也熄灭了,看来这老家伙也熬不住了。李牧呵呵一笑,拿过一个枕头,也倒头便睡了。独孤九趁着李牧和公孙康忙着的时候,已经找地方补了一觉了,因此特别的精神,他听到了车里细微的鼾声,知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