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章 活久见,前线的军将居然在做生意_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宁西城外,西蕃的游骑,大郑的游骑都向这边围了过来。双方绕着运粮队,互相缠斗起来,一路走到宁西城下,西蕃的游骑才散去。这段路走的宋应奎哪叫一个战战兢兢,生怕射过来的散箭伤着人。

  到了宁西城下,交割了文书和关照后,负责后勤的军官带着人称过粮,签了回执,这趟活基本算完成了。

  果然汩没两成粮食是潜规则,收粮的军官并没有难为宋应奎,并将本身属于运粮队的结余分文不少的留了下来。就这事来说,大家办事还是讲规矩的。

  送到前线的六万多斤粮食听着很多,但八九千大军吃用的话,吃不了几天的。大郑给前线作战的队伍定的伙食标准是一人每天三斤粮,六万多斤粮食也就吃个两三天而已。

  后世的人再怎么能吃,一天也吃不了三斤主粮。可在精神和体力高度消耗,又没油水和其它辅食的前线,一天三斤粮未必够吃,战争果然是个烧钱的事。

  “今晚,我们的队伍就找个军营挨着扎营吧。现在天时已晚,赶路的话走不了多长,容易被西蕃兵辍在后边,太过危险。”主力兵马都不能完全驻扎进宁西城,运粮的义勇就更没资格进城住。宁西城没法完全堵住西蕃军进入湟水谷地,一旦他们有几十人咬住回返的义勇队,哪就麻烦了。所以宋应奎决定靠着军营住宿,白天的时候再往回赶。

  大郑军还好说话一些,选了一处军营派杨顺安去商量,很快就给了答复,同意五营义勇队在他们军营旁边驻扎。

  “同意咱们安营的是哪里来的队伍?”哪怕是一晚上的邻居,也得简单的将根脚打听清楚。

  “他们是从河西甘州城过来的,是高家的兵马。我爷爷当年从军的时候,与高家的先祖有过袍泽之谊。刚盘了一下道,他们还能认这个交情。”杨顺安不无自豪说出了他家在军中的关系。

  河西的情况比较特殊,四郡的军政大权基本上全被将门世家给把持,在大郑算是小蕃镇般的存在。在大郑,大蕃镇基本上没有,也就河西、一些北方边地等特殊地域有几个小的军头蕃镇,相对来说中枢朝廷的权势还是相当大的。

  高家就是甘州城的军头,他们家已经把持甘州有三四代人了。

  将运粮的空车围成圈,侧立起来顶风,义勇队简单的布置了一个营区,此时天已经快黑了。就在这时,只见远处来了数百西蕃的骑兵。

  怎么回事?莫非他们还要搞夜袭不成?宋应奎赶紧让义勇拿出武器备战!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亮瞎了宋应奎的狗眼。

  就见高家军营区走出来了一两百背粮食的人,双方在营前像商人一样打起了招呼。最后高家军放下了粮食,西蕃军队伍里的人赶过来了十来头羊。还往地下扔了些其它东西后,就有人下马将高家军的粮食放到马身上,牵着马驮着粮食消失在了夜幕里。

  他们在阵前做生意?眼前发生的事,让宋应奎大脑宕机了半天才想明白。谁TM能想到,白天打生打死的两支队伍,在晚上的时候居然像没事人一样做起了以货换货的生意?这还真是活久见!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