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8章 核心期刊原来是用来选才的?这_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人才。咱现在、正经的是缺大学教授级的人才,怎么才能搞来这样的人?

  只靠自己培养的话,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行,云谷大学、今年才招生哪,而现在、连正经的大学教授都没,这可怎么办?

  想不出头绪的宋应奎很无奈的寄希望于从书本中寻找答案,他准备多看看这个时代的人所著之书,想着从中找出有思想的作者,从而有目的性的去挖人。

  结果一连看了好几天的书后,他发现这很不现实。因为根本找不到几本目前这个时代还活着的人的著作,能找到的也多是文集和怪志小说,宋应奎最感兴趣的所谓杂书、杂记几乎没有。

  这个时代的人,真就不写些类似于《梦溪笔谈》之类的杂书吗?好像也不是这样!因为秘书处那边搜集过来的书中,还是有一些前人所著的关于农业、医学、算术、以及科技方面的书,虽然数量有限但不是没有。之前时代都有这样的书,难道这个时代的人就突然不做这方面的探究了?

  思来想去,宋应奎觉得问题是出在云谷这边远离文化中心上了!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没人写杂书,而是他们写的杂书云谷这边见不到。

  杂书不是正统的书,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流行度的,有的人写了杂书后,就是手抄几本,供自己的小圈子传阅,稍微厉害点的,也就是小规模的刊印,基本上没谁会大范围的刊印杂书,成本太大了。这玩意又没法盈利、还很难扬名,赔本都赚不了吆喝!

  除非有些确实很经典的杂书,后世的人看到后,会进行稍微大规模的翻印,这些就是宋应奎能看到前人所著的杂书。而大多数杂书,其实就以孤本的方式遗失到历史的长河中了。后世的那些经典的古代科技类著述,好多都是以孤本的方式重现天日的。

  所以、想要在正常的市场上找到当下时代的人物所著的杂书,极为不易。在文化中心洛阳,可能还稍微容易些,而在云谷这种偏远地方,找到一本都很难。

  想到这一点之后,宋应奎并没有丧气,反倒是有了一个新的思路!咱为何非要明火执仗的去挖墙角哪?可以曲线行之啊。

  现阶段直接让真正的高端人才来云谷就职,操作难度太大了。但谁会和钱过不去?换个思路,直接去洛阳那边寻找写了杂书的人,付版费帮他们出版著作,这不就是个办法?

  那个作者不希望自己的著作广为传颂,刊行天下?杂书之所以刊印的少,没有流行度,那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现实条件不容许而已。咱给他提供这个条件,还付他一两百银元的版费,还就不信他不动心。

  除了帮已经有大部头著述的人出书外,咱还要办杂志和期刊,刊登一些小品文和对大部头著作进行摘选,这样就能吸纳更多有志于此的人。

  通过稿酬和版费,就能与这些人才拉进关系,加深他们对云谷的了解,久而久之,将他们彻底吸引过来,就不再是难事。再一个、通过作品,不难看出才能,很容易就将有本事适合云谷体系的人筛选出来。

  怪不得、后世的西方对学术期刊很是注重,原来他们是在打吸引人才的算盘啊。你想想,能在人家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这不就代表人家认可你的学术水平吗?要是你在这边过得好,还则罢了,要是过得不好、不被重视,起码是有个另谋出路的依仗啊!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