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准备光复湟水谷地_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力,用俘虏来干这事,会降低生产成本。

  官营一战、俘虏的项军正兵有三千多,后来在巩昌附近又陆续俘获了一千多跑散的民夫,此战共计俘敌五千多,俘虏基本都是壮劳力,能很好的缓解云谷境内缺劳动力的困局。

  有了五千多壮劳力,能干的事不止是采矿,还能组建一支专门的修路队,加快改善境内交通环境的步伐。

  “郭总管、得麻烦你再跑趟秦州,看姚大可这贼货对战马有没有兴趣,若是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给他卖一千匹左右的战马。”官营一战所获不仅是俘虏,还俘获了两千多匹没有受伤的战马。云谷军用不上这么多马,宋应奎想着将其卖给郑军,换些物资过来填补开支。

  郭凯峰听宋应奎要外卖战马,顿时起急,如今云谷与大郑的关系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给他们卖战马,这不是胡来吗?连忙开口道:“主座、秦州在我与项军开战之时骤然收紧关卡,形同插了我们一刀,我们岂能不计前嫌将战马这等重器卖于他们?”

  看着郭凯峰的态度,宋应奎不由会心一笑。官营一战看似什么都没得到,可实际上收获不小。像郭凯峰等人的野心,不就被激发出来了?往后出现劝进之人,也不无可能。

  收回心思,耐心的开口道:“没有永远的朋友、亦无永远的敌人。当下我云谷需要借秦州兵之手获得物资,而他们缺战马,这就构成了买卖基础。至于别的,从长计议就是。要是姚大可有意,你告诉他们、战马只能用棉花来换。只要秦州不禁大郑商民往我云谷境内买卖棉花,往后、他们每年可从我云谷军手中换得千匹良马。”

  “只换棉花?哪往后咱们还从秦州军手中买粮食吗?”

  “以后粮食、基本上不从大郑境内买了。咱们境内的粮食已基本能自足,再加上还有河西那边的粮食作为补充,缺粮之忧已无大碍。混纺布是我们的支柱性出产,可咱们境内适合种棉花的地方不多,当刻意引导大郑和河西治下之地多种棉花。”云谷境内民力单薄、良田不多、气候也不是很适宜种棉花,所以棉花原料要多从治外想办法。

  提到棉花和粮食,宋应奎就想到了河西,而想到河西,就不由的想起了之前西藩在背后插刀,居然想在海西堡榷场征重税,以至于刚刚有了气象的榷场贸易不得不中断。

  现在云谷军在官营给了北项当头一棒军威正盛,让人不由的起了动武之心。

  海西堡、宁西卫城所在的湟水谷地越看越让人动心,这地方表面上看着与瓦州等地一样是鸡肋之地,之前二舅爷也不建议占取。可现在的宋应奎却变了心态,觉得冲着其的地理位置也值得占取。

  夹在北项和西藩之间就夹在中间吧,反正从大地图来看,整个云谷军都夹在这两个势力之间哪。没法和大郑翻脸,我就不能和西藩翻脸了?

  再加上迁民令后,多多少少还会迁来一些百姓充实云谷的人力和兵源,在现有兵力的基础上,再增个两千左右的兵马问题不大。凭着六千战兵,宋应奎有信心能在北项和西藩之间站住脚根!光复湟水谷地,应该提上日程了!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