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4章 工坊区半死不活,没有达到预期_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主,让他不要觉得城主府挣的钱多的花不完。

  对于郭凯峰的提醒,宋应奎心知肚明。可当下、不保供也不行啊!好在、这种情况到了秋收后会缓和不少,尽管今年治下种的田未必能解决全部的粮食缺口,但起码不会像眼下这般紧张。挣钱不就是为了花吗?就当是变相投资了。

  说到投资、自去年推行招纳工匠到云谷治下创业的政策以来,也过去了不少时间,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对于吸引工匠来云谷之事,宋应奎很是注重,这不仅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交流和融合是技术快速迭代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大量的高技术人才涌入,云谷治下的创造力就不足,总不能一直靠自己一个人搞创新吧?

  “舅爷、行政厅有无统计,咱们在五营和洮阳设的工坊区共招揽来了多少匠人?他们来咱这儿后,有没有资金之类的需求?”工坊区招商引资的事划给了行政厅来负责,一直没收到关于这方面进展的消息,宋应奎不得不去找二舅爷亲口追问。

  姜云瑾对工坊区招工匠之事,压根就没放到心上。在他看来,城主府耗费人力和物力搞这事没什么意义,非但收不上来税,还要往里搭钱。哪怕过了免税期,一个小工坊能收上来多少税?还不如城主府直接将这些人雇了办个工厂来的实在。既然没放在心上,也就没怎么关注,被宋应奎突然询问,一时间还不好回答。

  见二舅爷被问的大张嘴,宋应奎很是无奈,只好自己跑到洮阳镇规划的工坊区先看看再说。

  到了地方一看,规划的一百来套院落,一半以上是空的。稀稀拉拉入住的匠人们,业务开展的也不怎么样,全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混日子。

  不混日子还能怎么办?要不是看在这里免房租的份上,他们早都搬走了。洮阳和五营的商业环境挺好,这些人再怎么着也都有点技术,为何工坊区会如此萧条哪?说白了、就是商业形态有问题。

  这个时代的工匠坊,主要开在临街,靠的是前店后厂的模式。你将工坊全集中到非闹市区,出产的东西没有销售渠道啊。往来的商户压根不会跑到这里挨家挨户的找寻要买的东西,这太耗费时间了,效率实在堪忧。还有就是来这里的工匠做的东西,没有竞争优势。

  他们会做的东西,五营、云谷是少见,但商帮脚户们见多识广啊,人家来云谷、五营进货、进的是别处买不到的东西,谁会买烂大街的东西?箩筐、毛皮之类的玩意上那儿买不上?非要到这里来买?占用宝贵的运力!

  “去将已经入住的匠人都叫到前边的空场里,咱们开个现场会,议一下如何给工坊区找出路!”转了半圈后,宋应奎就不打算再转下去了。如此半死不活的状态,可不符合他规划工坊区的初衷。

  将大家叫在一起,先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以及面临的共同困境,再结合目前城主府的商业形态,得想个法子让工坊区活跃起来才行。不然还怎么发挥广招天下匠人为我所用的功能?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