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地盘大了这么多,人口才多了四_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不理解地盘大了这么多,兵源咋会不理想哪?

  杨顺安叹了口气,才开口说道:“还不是被藩乱给闹得,自元年开始,狄道境内乱子就没有消停过,好好的一个富县被整的残破不堪,人数怕是少了一半不止。这些日子我和小虎一直在各乡庄搜寻,据目前的粗略估算,狄道全境算上官营,人户不足两千,男女老少加起来很可能不过四万。这么大的地界,也就和咱五营云谷的人户相当而已。”

  又一次错估人口了,上一次是对云谷山区的人口少估了,而这一次却是对狄道一线的人口高估了。在宋应奎的意识里,一县之地,再怎么着也得有六七万人吧?结果是不足四万。

  人口增加的不理想,导致的问题就是兵源不够啊。云谷、五营的征兵力度本就不轻,要是按照原计划征兵的话,狄道这边的征兵比例还要比云谷五营高,这不利于安抚刚刚归附地域的民心。

  “这样吧!就按两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的建制在狄道境内征兵,枪炮大队这边从五营、云谷这边想办法。至于守备大队,暂且不建,将云谷的守备大队调到三岔口驻防,其余地域的守备、先由巡罚司的人想办法应付。”宋应奎一边对计划做出了调整,一边在心里暗暗发起了愁。

  缺人可是件相当麻烦的事,不光影响军事,还影响发展。本来他还琢磨着要再建一批工厂,扩大工业生产能力,特别是扩大钢铁产量哪。现在连人都没有,还怎么发展?

  除了扩一千七八的兵外,最起码还得有三四千不事农业生产的壮劳力!如此才能养活住目前庞大的体系,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

  云谷军不似其它势力,像大郑、主要靠的是农税来养人。北项和西藩则是兵民合一,供养的脱产兵马比例不大。而宋应奎选的路是靠农业满足基本需求,靠工商业来供养大比例的脱产士兵,从而在这乱世中立足。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条件来说,又没法大量的解放劳动力来从事工商业,所以、基本的人口基数要达标才行。眼下的问题,就在于相比于面对的险恶环境、基本人口数过不了关。

  狗日的藩乱和大郑的不负责任,真是能将人害死。要不是他们的祸害,形势能至于这么糟糕吗?

  糟糕的形势不仅影响的是当下,这玩意的影响很可能会持续十几年。就是现在治下的百姓拼命生养,等一代人真正长起来能用,不得十七八年?咱那儿的时间等人慢慢长起来?

  除了指望人生养外?还有个办法就是吸引移民。可是、周边的情况都和狄道差不多啊!整个西肃弃地的百姓,这几年全都遭了秧,有的逃到了大郑腹地、有的则成了西藩人的刀下冤魂,人口减员过半都是乐观估计。有些庄子,甚至整庄消亡。

  想到这里,宋应奎都看白飞燕等人不顺眼了。西肃弃地、尤其是狄道一带变成这个鬼样子,肃南诸部难逃干系,他们在这一带可没少杀人。奶奶的腿,气的宋应奎都想立马去找这帮家伙算账。真是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