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15章 另一个谈判计划_文娱新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院线经理们的会面,主要还是给院线方一个台阶下。

  由周夏跟他们谈谈,叙叙旧,随便聊聊,多少也能化解他们对夏华影视此次强势操作的不满情绪。

  但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市场行为,当年张韦平能凭借老谋子强势跟院线方要求提高票房分账比例。

  如今夏华做的这个事情也无可厚非。

  毕竟夏华影视可是比新花面强大太多了。

  再者,怎么排片、怎么返点,这是相互的。

  只不过夏华影视现在不想给返点,还想依旧保持高排片,这才有了谈判的前提。

  否则的话,夏华影视不找院线方谈判,那院线方就会根据电影的表现来排片。

  亦或者,根据他们自身的安排,因为其他一些电影给返点优惠高,就给其他片子排片高。

  这样的话,对夏华影视来说,肯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现在双方争论的关键就是谁得到的应该更多。

  影院的建设投入、回本时间是基本能够计算和预期的。

  先期的建设投资,加上后续的租金、水电费、员工薪酬这些都是由市场上的人力、物力等成本价格决定的,风险相对较低。

  而影视公司制作电影的风险那可就要高得多了。

  去年全国故事影片产量662部;在院线上映的只有265部,其中68部电影票房过亿,其余的绝大多数都是赔本。

  这其中那些没在影院上映的近400部影片,即便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渠道获得收入,那也是十分有限的,很难实现回本。

  这还只是说的全国故事影片,没有算上其他近两百部其他类型和用途的电影。

  所以从整个产业链承担风险的角度来看,影视公司制作方承担的风险大得多,应该提升分账比例。

  毕竟国内的院线方分账相对北美,确要高不少。

  但这个问题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国情不同。

  现在国内形成的分账比例是,发行方拿43%~45%,剩下的55%左右归院线方。

  55%的比例看似很多,但实际这其中有5%元要上交给国家作为电影基金,3.3%用来缴营业税,另外有7%由管理的院线获得,最终剩下的39.7%才会落到真正放映电影的影院手里。

  因此对于影院来说,他们实际上分账并不太高,跟全球影院平均分账比例40%是接近的。

  所以当年张韦平那样野蛮操作,硬逼着院线给制作方提高分账比例,才引起了那么大的风波。

  夏华影视如果这么野蛮,也可能导致院线方的不满,甚至一起对抗夏华。

  夏华影视有底气面对院线方,但这样的话。夏华也会承受一定的损伤,并不是最佳的方案。

  这次夏华影视跟院线方的交涉主要是想将电影的强力表现转化成院线对电影无偿的高排片,从而变相地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

  院线方当然是不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