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章 工蜂与王座_虫族在晶壁系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工蜂与王座

  一周后,一个四米多高,占地近四百平米,周身覆盖着监视甲壳和肉膜的矮趴建筑拔地而起。

  这当然不是孵化场,孵化场的规模比这大得多。

  它其实一个只在异虫进化史上存在了很短时间的建筑型单位——工蜂巢穴。

  相比绕开整个孵化体系在菌毯上凭空建立孵化场,还是先搞出一个工蜂简单一些。

  其实大多数异虫建筑的前身和此时菌毯核心区的鸟巢建筑一样,都是放大了生育能力的雌性个体,因此许多异虫建筑上都能明显的看出对应兵种的特征。

  只是后来随着主宰的形成,所有生育能力被集中到了孵化场上,那些兵种建筑便成为了只提供诱导特定基因表达的信使蛋白和相应激素的“激活器官”。

  当然,这种原始的、不经过幼虫阶段的繁殖方式效率很低,可能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繁殖出成体工蜂。

  不过相对的,倒也不会出现一个建筑同一时间只能生产一个单位的情况。相比于工蜂巢穴那上百吨的体量,这种行为无异于烧一锅开水,就下一根面条。

  随着工蜂巢穴附近的卵体一一破开,一只只生着巨螯,身体造型酷似三叶虫的虫子悬浮在了菌毯上——工蜂其实是会飞的,它们的飘浮囊能产生特殊的能量场以抵消重力,它们肢体上长出的薄膜状的蹼,正是维持平衡所需。

  只可惜这种未经过考验的繁育方式,终究是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主宰一次繁育了五十多只工蜂,全程关注它们在卵体中的发育情况,但最终,只有一只工蜂完全发育正常,剩下的或多或少都存在突变。

  工蜂的筑巢腺体是重灾区,只有六只工蜂拥有变异成异虫建筑的能力,剩下的大多在出生前就已经完成了分化,长出了触须、甲壳、诡异腺体等畸形器官。

  接着便是维持反重力场的漂浮囊,半数的工蜂悬浮不稳定,甚至有两只工蜂干脆失去了悬浮能力,只能用肢体站立在地面。

  当然,异虫快速变异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身体会主动适应一些突变,无法悬浮的工蜂的肢体会变的异常粗壮、肢体残缺的身体其它部分会变的格外发达、内分泌系统会主动适应一些额外的腺体。

  比起正常的工蜂,这些畸形者的工作效率还是略显不足,但也已经远远超过主宰手下的那些兔子、老鼠、水獭等感染体了。

  那只正常的工蜂自然被赋予重任,它将会在龙狮森林,由三座噬毒体拱卫着的水潭处,发育成为孵化场。

  此时龙狮森林的水潭中的水已经被抽干,潭坑被扩大,其中填满了散发出迷人芬芳的绿色汁水——主宰非常怀疑自己会觉得这玩意好闻是因为他的嗅觉被改造了。

  其实巨坑本就很适合孵化场的发育。

  毕竟从孵化场那近似于括约肌的环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