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车辕(四)_明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阻隔保宁府境内的官军南下袭扰,从而确保赵营撤出营山县的安全。谁想,首先是郭如克阵斩袁韬,而后又是覃进孝一孤军之力歼灭了对赵营威胁最大的张奏凯部,赵营出川之路瞬间通畅不少。

  郭如克的战功,无可厚非,既是份内之责,又超额完成了任务,立一大功。覃进孝这边,就存在争议了。直白说来,对于覃进孝的逾矩军事行动,营中主流分成两派。一派持肯定态度,认为覃进孝能审时度势,立下汗马功劳,值得旌表。另一派则持激烈的否定态度,认为覃进孝罔顾军令,擅自行动,看似功臣,实则功贼。前一派,以昌则玉为代表,认为覃进孝虽有冒进之嫌疑,结果却大利于军,有功却罚,恐失众望。后一派,以侯大贵为代表,坚持应该严惩覃进孝,以儆效尤,否则军中条例,将成一纸空文。

  两派在善后总结的军议上唇枪舌剑,辩论不下。赵当世经过仔细考虑后还是比较倾向于昌则玉的看法。诚然,覃进孝孤军深入,的确置军于险地,甚至忽视了郭如克及赵营本部的安危,但至少从结果上看,得到的回报是非常丰厚的。毫不保守的说,张奏凯这一死,赵营出川的时间至少可提前近一个月。因为单纯靠着袁韬余部,赵当世没有十足的把握牵制住官军,一旦张奏凯联合夏时亨等尾随过来,赵营还是得想方设法做个了结。如此一来,拖延出川时间事小,一时半会儿摆脱不开,甚至会引来其他地区官军的围剿事大。张令、谭大孝、孔全斌等元气犹存,都是有可能追击上来的,更遑论在夔州府静观战局之变的各部官军了。

  所以,张奏凯的死,战略意义大于战术意义。没了他,官军在川北就失去了主心骨,失去了一个勉强可以协调各部统筹战局的角色。这对于赵营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赵当世对人,有赏有罚,赏罚公正。最后,他一锤定音,覃进孝这次擅自主张的军事行动,的确有违军令,但若理解为对战局机会的把握,罪有可缘。且因收获巨大,所以功罪相较,功大于过。论功行赏,仅排在郭如克之下。

  有人还提起杀俘不详的罪责,赵当世对此一笑了之。首先,覃进孝有点小聪明,在利用俘虏时是作为作战“先锋”来使用的。这可就与单纯的屠杀俘虏有着天壤之别。他这么安排,实质上就把这些俘虏吸收成了战兵。他是主将,怎么打是他的权力,人死得多了,也只是指挥问题而非滥杀俘虏的原则性问题了。且从战后覃进孝吸收未死俘虏为兵的举动来看,前后呼应,无可指摘。再者,一旦俘虏多出本部的供养能力或是控制能力,杀俘之事,实乃常态。军队纪律的塑造要一步步来,是经济实力、部队章程、兵员素质等等综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