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四一章 不该狂喜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出来可能有些不近人情,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必担心儿子出什么事而断了继承大统。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其实富弼等人也明白,从官家亲征开始,国朝的几次对外作战的大胜,几乎都是由武将统率的。

  那怕是第二次南征,虽然有吕公著这个名头,真正征战时,完全是官家设定的什么作战参谋制度,说是吕公著在指挥大军,还不如说是整个将领集体的智慧。

  可能适应官家设定的参谋制度的文臣有几人?除了有护卫营出身的文臣,那个文臣能容忍一群丘八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

  或许,是说或许,真的该选文臣进讲武堂参训了,否则很可能在未来的国朝征战中,再也找不到文臣的踪迹。

  文佐官?恐怕官家设文佐官的前置应该是讲武堂参训吧?总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推动一些事情。

  确实,赵曦确实就是这个意思。文佐官,说白了就是让文官团体往军伍中掺沙子。同时,也是让文武相互了解和沟通的途径。

  方略既定,接下来还有诸多麻烦事务需要忙碌。

  撇开纷争,在不考虑争斗的情况下,政事堂相公在处理政务上确实都是好手。

  每日奏报,赵曦能看得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者……

  整个方略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辽夏联军进入雁门关而不起疑心?

  先不说丧师辱国会导致朝臣的攻讦…~这个锅赵曦不准备让狄青到任以后去背,那怕狄青有这个准备,赵曦还得考虑后果。

  ……

  “陛下,红翎急递,雁门关失守,军卒伤亡近千……”

  赵曦听到这战报的那一瞬间,居然是狂喜。硬压住了那份不该有的情绪,接过王中正递过来的皇城司奏报…~

  “宣政事堂诸公以及工坊城韩缜、苏颂到议政厅议事!”

  该出征的已经出征了,赵曦并没有玩什么拜将什么的。在赵曦看来,征战只是军伍的事,没必要搞得人人皆知,关键是不想那狼烟的紧张继续。

  从大局上,雁门关失守算是正合心意,可从奏报上看,赵曦能感受到雁门关守将的不甘、无奈和沮丧,也能感受到雁门关守卫战的前后变化。

  辽夏联军在没有得到汴梁常驻使臣的信息后,便开始对雁门关展开了猛烈的攻城战。

  将近二十万大军,轮替着向雁门关整个防御营寨群攻击。

  近十日,五千军卒,硬是抗住了二十万大军的攻击十日……不管是西京道的耶律齐,还是没臧家的左厢神勇军司,都是在演戏。

  虽然雁门关守将一直向代州知州保证,只要火器不断,就辽夏这样的攻击烈度,他们雁门关守军,就绝不会丢掉雁门关。

  但代州知州还是开始转移民众向山里,向南撤离……因为他接到的朝廷诏令是如此,要求将代州到忻县一带,必须坚壁清野。

  然而,战局并不受将士的勇气而改变。

  辽夏联军,那怕是拥兵二十万,还是用了卑劣的方法……

  他们将整个雁门关周边,以及西夏左厢神勇军司裹挟的麟府二州的百姓,与北辽西京道的汉军混杂,一步步靠近雁门关关墙……

  也就是雁门关守将是老护卫营的,他受的教导是: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弃关!

  并且让受伤无法进入山岭开展敌后战场的军卒选择,留下了死士……

  当守军从雁门关撤退后,当辽夏联军进入雁门关后,雁门关的弹药库炸响了。

  雁门关战的这一响,就跟与朝廷商量好的一样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