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九三章 又砸脚了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今年,因为城墙因为水泥的出现,已经被整体改造过了,而堤坝也在官家的主导下,全部总水泥加固了。

  因为这样,官家才倡议今年营造宫殿的。

  而政事堂的相公们干嘛了?他们眼里不看户部的结余,也不看朝廷用度,就看准了内苑娘娘们的脂粉钱,毫无根据的把朝廷结余折腾了,导致最后朝廷无法支付工坊城建筑队的费用,而造成了朝廷的诸多衙门无法搬迁!

  这些弹章的对象对准了整个政事堂的相公,说他们是尸位素餐。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司马光……

  好在朝臣们还感激消暑费和炭火钱的发放,没有指名道姓的对着司马光开骂。

  可司马光这样的君子那受得了这个?直接回家待参了!

  但臣工们并没有因为司马光自请贬黜,就怎么算了,反倒是认为这样见效,便越发来劲了。

  相公们这叫一个后悔呀!

  当知道勤政殿是工坊城垫付营造后,相公们商量了:只要政事堂不开口,有臣工们这样无休止的请奏,官家不会坐视不理的。

  如今朝廷没钱,可内库有钱呀!只要政事堂扛下去,官家被群臣搅和着,势必会用内库的钱,先把工坊城的用度给解决了。

  早年朝廷窘迫时,就是这样逼着先帝动用内库乃至封桩库的,如今只不过是故技重演而已。

  他们相信,官家扛不了多久。

  官家确实没扛多久,没想到官家直接选择了搬迁,直接从垂拱殿搬迁到了勤政殿,还是不是叫相公们去集议,频繁到了每天一次,一次一个上午。

  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了政事堂。

  至于勤政殿是如何营造的,这样的消息被臣工知道,在相公们看来不是事,毕竟涉及到了工坊城,也就涉及到了太多的官宦家,这又不是需要保密的大事。

  没人会认为这是官家故意宣扬的。

  不管怎样吧,反正现在政事堂的压力挺大。

  已经有一个回家待参了,真担心这又是一次政潮。

  王介甫的青苗法,因为官家的谨慎和协调,没乱了政事堂的稳定,难不成要因为勤政殿这么一档子小事而让政事堂动荡吗?

  自己种的粮,是苦是甜,还是得自己收呀!

  从一开始在处置官家建宫殿这个说辞时,政事堂就错了方向。

  在知晓勤政殿具体营造事宜后,还瞅着内库的钱粮,再一次错过了弥补的时机。

  直到如今,成了政事堂被朝臣逼迫着与工坊城谈判……

  事情很简单,当政事堂表示有与工坊城谈判意向时,工坊城直接就拿出了方案。

  工坊城并不苛刻,也没有趁火打劫。

  朝廷对工坊城免税三年,三年后由朝廷偿还勤政殿造价的五成即可。

  说不来吃亏占便宜。

  对于工坊城而言,三年交于朝廷的税,要远远超过勤政殿造价的五成。

  对于朝廷而言,工坊城免税,并不影响朝廷的日常运转,无非是税入逐年递增的幅度稍微减了减。

  可赵曦看到这个协议,真的忧心把整个国朝交给这群耻于言利的士大夫!

  他们根本不知道免掉的三年税,对朝廷会有多大的损失。

  自己是不是把后面的计划再延后一些时间?否则政事堂的这群老大相公,恐怕真的没脸居朝堂之上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