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七章 盐场和弹劾_霓裳铁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一个晚辈。

  王文佐来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后世著名的长芦盐场就位于此地。他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拒绝河北士族索要州刺史的要求,那就必须在其他方面给予相应的补偿,否则就彻底打破了“出力既有回报”的规矩。王文佐打算出让的利益即是每个成年男丁占有土地的上限由原有的100亩上升为500亩,并废除年过60便收回授田的制度,使得原有的授田变为可以由子孙后代继承的永业田,允许买卖交易,新开垦的土地不计入上限之内。这对人口和财富占据优势的世家大族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同时王文佐也将原有的租庸调全部折入田地之中,有田之人承担赋税,在夏秋两季收粮后缴纳赋税。

  王文佐即将颁布的这个法案在向为自己出力甚多的河北士族示好的同时,还有另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会产生大批的失地农民。这在古代封建王朝本来是一个巨大的坏事,但对于正愁着没有足够人口来向海东、日本列岛、以及未来的美洲大陆、台湾、乃至澳大利亚移民开发的王文佐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唐代正处于中国古代的气候的温和期,在四川可以产荔枝、陕西可以产柑橘,开发外东北地区的开发条件远比明清两代要好。考虑到棉花的种植已经在日本列岛、江南地区逐渐推广,在整个东北亚地区又不存在可以威胁到王文佐军事集团的敌人,对东北、外东北、日本列岛这一大片富饶土地的开发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了。

  但在土地占有方面向河北士族做出让步就意味着土地税方面收入的降低,在这方面王文佐并不抱任何幻想。他必须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弥补,否则就很难实施自己的开发计划。而他的答案就是盐,按照当时河北道户口近百万来算,哪怕从每户身上一年弄到200文的盐税,那也是二三十万贯的收入。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先要垄断现有的食盐产地,估算产量,还有运输,销售等环节。都是要花费大量心血的,而这盐的专卖制度肯定会触动当地人的利益,有些事情王文佐只得亲力亲为,心里先有个底,才能开始推动。

  “大将军!”担任向导的小吏指着远处的海滩道:“从这里向东南方向,几十里都是盐卤滩,除了芦苇,什么都长不了,寥无人烟!”

  “嗯!”王文佐顺着向导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芦苇,看不到一点人烟,他驱马向前跑了十几步,翻身下马,割倒一片芦苇,露出的土地上尽是白白的盐卤,他伸出手抓起一把泥土,搓了搓,用舌头舔了舔,一股又苦又咸的味道直冲脑门。

  “果然是好重的盐卤!”

  “是呀,大将军!”小吏苦笑道:“您看看,除了每年来收芦苇,编芦席的人之外,这里只有那些活不下去的苦人儿才逃到这里来,莫说是种地,连口甜水都喝不上,水都是又苦又涩!”

  “那没人在这里煮盐吗?”王文佐拍了拍手后,随口问道。

  “煮盐?”那小吏笑道:“有是有,但也不多!”

  “那是为何?”王文佐问道:“这里的盐卤这么重,不是上等的盐场吗?”

  “大将军有所不知!”小吏笑道:“盐场可不仅仅是盐卤重就够了,煮也好,晒也好,出来的盐是要运出去卖的,可您也看到了,这里一眼望去都是烂泥滩、盐卤地,水路陆路都没有,就算出了盐也只能堆在地上,又有什么用?这本地人可是用不着花钱买盐吃的!”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