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新官制,新王爷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噶厦政府的噶伦,名正言顺地平起平坐,这,才是尊重各位活佛的道理嘛!

  你问“委员”都是些什么人?哦,这个“大参事会议”的“委员”,包括前藏其余所有黄教寺庙的“堪布”,也包括重要的官员、头人,等等等等,总之――“各界贤达”。

  你想一想,“大参事会议”召开,前藏朝野要人全部与会,帮办大臣和摄政,既为“名誉主任委员”,自然也要莅会的,也会带来驻藏大臣和**喇嘛的训谕。这个“大参事会议”,群贤毕集,济济一堂,何等气魄,何等热闹?委员们畅所欲言,共商藏是,有所得的,便可上书,“大参事会议”的“译仓”整理之后,即上呈驻藏大臣和**喇嘛审阅,说的有理的,自然就会发下来,噶厦自然照章执行。

  呃,请问,这个“大参事会议”,多久召开一次啊?

  这个嘛,开得太频繁,就显不出“隆重其事”来了,再者说了,前藏地方这么大,拉萨之外的堪布、官员、头人,来会议一次也不容易,这样吧,一年一次如何?

  啊?

  还是太频繁了?那就两年一次吧!

  呃……

  千万只草泥马在心头奔腾而过……

  改了政府,改了寺庙参政议政的形式,还有一样要紧物事,也是要改的――藏军。

  国初的时候,西藏并没有正式的军队,平时就是耕作、放牧的普通百姓,既不进行军事训练,更没有固定的编制,遇有战事,当政者按各部落大小,征调“差兵”,并由服役者自备马匹、粮草、武器。

  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敌人稍稍强悍一些,便一触即溃。所以,西藏碰到蒙古,一点法子也没有,先后受制于和硕特、准噶尔,全然动弹不得。同廓尔喀见仗,也是一败涂地。

  有鉴于此,平定廓尔喀之乱后,高宗命西藏组建了一只三千人的正规部队,额设“代本”六员,四品官,每人辖五百人,一切军需物资皆由噶夏政府发给。

  这支所谓的“正规部队”,战斗力也十分可疑,平日纪律松懈,训练水平低下,基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且一直缺额严重,不过聊胜于无罢了。

  这个情况,噶夏政府和驻藏大臣都是心知肚明的,可是,噶夏政府的噶伦们,忙着争权夺利,根本顾不上这些;驻藏大臣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见――在这个问题上,朝廷是精神分裂的:既希望外敌入侵西藏的时候,当地政府可以分担朝廷的压力,又不愿意西藏真正拥有自己的战力强悍的军队。

  不过,实话实说,密宗深入人心之后,藏人的民族特性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藏人已经打不了仗了。那个曾经压得盛唐时候的中国喘不过气来的吐蕃,早已烟消云散,永远不可能复现了。

  因此,瞻对之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