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四十二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锯_朱门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个因为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落马的时候,郭家却是蒸蒸日上,可到头来就是站错了队,差点打成万劫不复。武定侯爵位空缺二十年,若不是郭家人卑躬屈膝设法将两女分别嫁给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为庶妃,那个爵位说不定就革了。而尽管如今勋贵和皇室已经很少再联姻,可把儿子去给哪个皇子当伴读,这却是有讲究的。

  这也不能怪勋贵们……祖制是勋贵不得预国政,可如今皇帝把那扇紧闭的门打开了一条缝,大家可劲儿往里头钻的同时,又有谁没有几分掂量盘算?这要是费尽心思却走错了门路,那事情就麻烦了。况且,皇太子是册封了,可正宫皇后万一有嫡子呢?

  别人怎么盘算,张越管不着,而且他也不能拿历史上如何如何来当做将来发展的依据。自己都穿越了,蝴蝶翅膀也不知道扑腾了多少下,哪里还能拿既定的历史来对比如今的大明?既然如此,前天晚上杜绾提起此事,他就打定了以不变应万变的主意。

  一个是不满周岁的婴儿,一个是娘肚子里还没出来的娃,现在就打那个主意,还真是吃饱了撑着嫌没事干呢!

  走着走着,他就停了下来,蹲下身捡起一块土捏了捏,随即站起身拍了拍手说:“世叔,我们也走了一个大圈子,你觉得此地如何?恕我直言,北城这边除了顺天府署之外,还有国子监,而且靠近什刹海,别看如今地还荒着,但却是勋贵们喜欢用来造园子的地方。再说,这里若是辟作武学,国子监那边的太学生说不定会没事跑来看看。”

  武学一设,操练或是平日人员进出搅扰了百姓自然是无所谓;但国子监和文庙都在这儿,若是那些读书人聒噪起来,说上一些打扰圣人之类的话,却是谁都吃不消。张越是管着武事的文官,自个的身份敏感,因此绝不想一桩好事惹出什么麻烦来。

  成国公朱勇原本觉着这块地方宽敞,邻近什刹海和河漕,发放禄米也便宜,但一听张越这么说,他顿时眉头紧皱。他是顶尖的勋贵,无论走路上朝,别人都得让着他,可依旧架不住文官们的弹劾,上一次被人弹劾居国丧饮酒,就险些为之焦头烂额。于是,无可奈何的他只能点点头说:“那就去另外一块地方吧,先头宣武门那边你嫌小,这里也不合适,要是那里再不行,就只能挪去城外了。”

  几百上千个武学生放在城外,别说宫里不放心,就是部阁的其他大佬也通不过,所以张越知道朱勇也不过说说而已。一块出了这块荒地,早有随从牵马执镫簇拥上来,两人翻身上马,就沿着北面城墙缓行,等到了安定门拐上安定门大街的时候,恰好看到对面崇敬坊那边有几个人出来,为首的身穿一袭金翠辉煌的斗篷,远远望去异常显眼。

  那边几个人看到张越等一行,只一停便赶了过来。走到近前,张越方才认出为首的正是沐斌,而他身上穿的斗篷大约是孔雀金线所织,在太阳光底下熠熠生辉。两边厮见过后,沐斌便随口分说了几句,原来,其余几个都只是国子监监生,因中午休息,于是便出来用饭。张越情知国子监的定例是不许随意出监,必定是沐斌不愿吃那些大锅饭菜,所以带挈的这些人出来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