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06章 五德_禹道乾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儒的话不置可否。等他讲完,请人将论文收上来,然后看向下一人。

  似乎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后面几位大儒也觉得昭王偏向仙道,讲述自家五德时,难免牵扯到五行,甚至有人拉出《易经》,开始跟彭禹掰扯天道演化。

  彭禹心下腹议:我找你们,就是想要瞧瞧你们儒门的五德之说,看看差异有多大,能不能用。论天道,论自然,仙道诸位仙君不比你们懂得多?我自己就能给你们扯出几十万字,把五行本性,五常造化给你们辨得明白。

  但面上,彭禹没有露出厌恶之色,含笑把论文一一收下,言明回去之后细细阅读。

  约莫半个时辰后,彭禹不耐烦了:“孤听诸位论学,不知还有哪位有高见?”

  “草民认为,五德者,智、信、仁、勇、严。智慧为本,仁德为心,重信守诺,以勇卫道,以严律己。”

  “儒门崇仁,你以智为首,倒不是天外儒学,反倒有高祖的中儒之风。”

  儒门道统来自天外,在本土经过演变,抛去旧有的部分理念,融入大昆文明的理念,甚至经过千年延续,又有了新的变化。

  大体上,儒门学派有古法、中儒和新学三类。

  古法派是天外儒学的本支,方才的原文派王成,便是其中一支。这一派崇尚旧圣经典,以仁义为本。

  中儒派是灵皇改良的道统。灵皇依仗儒门压制“厉法”,但他认可的儒学,是开蒙启智,仅仅把儒家用来教书育人。至于儒门那些治国理念,灵皇颇为不屑。

  新学派,是惠皇之后的儒门。经过惠皇的打压,儒门为了在神皇手底下讨生活,不断改良求全。不过这一派发展时间不多,神皇仍在观望他们的理念。张子昌的刘学便是积极靠拢新学的一支。

  彭禹就着这位大儒的话,跟他讨论起灵皇的中儒学派。

  他曾经得到灵皇记忆,对中儒学派可谓了如指掌。几番闲聊下来,诸位大儒再不敢轻视这位皇子。

  论儒学涵养,这位皇子不比大儒们差。

  而张子昌听着彭禹的话,心中阵阵发凉,不断安慰自己:没关系,没关系。昭王推崇中儒派,虽然跟我们新学不是一路。但反正我的主要目的是三皇子,没事,没事。

  “张先生,你们师生三人看了这么久,不如说说刘学一脉的五德?”

  见彭禹点明,张子昌只得站出来。

  “禀殿下,我家的五德以忠为主,乃是忠、仁、诚、节、勇。”

  “嗯?”彭禹打起精神,炯炯有神盯着张子昌。

  “先生仔细说说。”

  “忠,自然是忠君报国,舍身取义。”

  接着,张子昌讲述几百年前,两位大儒守城舍身的故事。

  周边几位大儒神色变化,心中暗骂张子昌不要脸。

  “为了讨好神皇,连我们儒门的风骨都丢没了!”

  忠君?

  古法一脉的孟学有“民为重,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