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二章 岁月_重回八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页,这样加起来,就已经写了二十五页了。第二部分到哪里去了,肯定是谁拿去欣赏了,看来效果不错啊!包巳有些自得自满小窃喜。

  孟凡瑞端着饭碗回来了,问:小包!你怎么不去吃饭?

  包巳说:把你的小刀借用一下。

  孟凡瑞找出小刀,这是把折叠水果刀,不同于那种很薄的铅笔刀,握着沉甸甸的,很有手感。

  包巳说声谢谢!就拿起书包跑了。

  这次没有走大门,直接从后面高坡上走,经过中午唱歌的小树林,来到院墙边上,那里有个豁口,是顽皮的同学翻墙留下的。包巳爬树,折了几根树枝,扔到墙外面,助跑两步,扒上墙头,看了外面一下,就跳了下去。顺手从地上捡了半块砖头,装进书包,就向东北跑去。

  学校东面五六十米,就是南北公路,石渣铺成的简易公路,是县城到淮河边上的省道。翻过公路往东,那边就是即将成熟的庄稼地,再往东不远,是一道很高的堤坝,越往北越高,北面两三公里的地方,是本乡境内最大的清水河。

  按照以前的记忆,选择这片地方,来下套子,秋季正是野鸡兔子肥美的时候。

  野地里没有人,街上的人不同乡下,他们每人分地很少,一个人只合三四分土地,连包巳家的零头多也没有,丁香家就父女两个人,分了不足一亩地。像吴小三也就是孬三家,也就二亩多地,一处老宅子,街上人不做个小生意的话,连最低的生存水平都难以保证,在街头喊打喊杀,称王称霸,打架成本这么高,不知道哪来的底气?

  包巳很理解他,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平时在街上,冒充市管会的,戴个军帽,就和卖菜卖鸡蛋的乡下农民索要管理会、卫生费。老农不明白什么政策管理条例,只能忍气吞声的缴纳一毛两毛的无名费用。这更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一时搞得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如果专心把这一职业做好也就算了,将来政府可能真的收编你当城管。可人性就是难以满足私欲。街上的混子多啊!你几个组队收取卫生管理,我也得想办法搞项目啊!于是,这几个就组团,买个磅秤,在粮食交易行搞抽佣,那个就在鱼行、鸡行,掂着木杆称当经纪人。连买卖猪娃的也搞个牙行,收取高额的交易费。直到后世打击街匪村霸活动开始后,他们还继续存在,买一只鸡,还要给他们几块钱。

  这还是服务行业的初级阶段,政府监管力度不足,也就任由发展,不详规管理。

  一些混子更过分,找来一副钢印号码戳子,在街口拦截自行车,要砸钢印,收费五块,还说是派出所的要求。

  一时,人们不辨真假,也没有人去派出所求证。有熟人就放过去了,半生不熟的人,就交两块钱了事。生面孔和外地来的贩卖粮食的小贩,那就老老实实地交了五块,还在自行车上砸下一溜伤痕。

  包巳摇摇头,不去想那些烂事。

  在一条高粱地边上坐下,把几根树枝折断,用小刀削成木桩。

  不知道自己以前经历过什么,包巳对这些做得很熟练,铁丝很细,卡在刀背上,一挤压,就断了,一头固定在木桩上,另一头做个活套,就用砖头钉下木桩。

  对于打猎,包巳很有经验,认路和伪装很重要。他刚才已经看见兔子粪便里,很大粒,它的主人看到在四斤以上。光有套子还不行,草痕要伪装好,前后还要有诱饵,野外的动物对环境变化很敏感,主动添加的诱饵肯定不行,只有自然形成的才有用,这就需要猎人的选择了。

  在豆地边上下了三个,玉米地第一行边上下了三个,距离相距很远。还有两个,下在一条水沟边上,那里是小动物喝水的道路。

  请收藏:https://m.ksw5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